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研究生招生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shù)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yè)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能源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yè)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jīng)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jīng)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chǎn)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保研: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2018年推免夏令營
一、活動目的為了讓相關專業(yè)院校大三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的校園風貌及辦學特色,選拔優(yōu)秀大學生攻讀我院碩士研究生,提高研究生生源質(zhì)量,更為深入地體會能源學院的學科優(yōu)勢及研究生導師的專業(yè)方向,構建優(yōu)秀大學生與我院相互了解與溝通的重要平臺,特舉辦2018校外優(yōu)秀大三學生暑期夏令營。進一步促進“礦產(chǎn)普查與勘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zhì)工程”等學科的知識普及與交流,幫助優(yōu)秀大學生了解相關學科群的發(fā)展前沿與動態(tài),為有志于免試攻讀或統(tǒng)考報考我院的優(yōu)秀大學生提供咨詢。
二、舉辦時間與安排
時間 | 內(nèi) 容 | 地 點 | 負責人 | ||
6月29日 | 報到 | 測試樓218 | 武文濤 | ||
6月30日 | 8:30-11:30 | 開營儀式,學院介紹,專業(yè)座談 | 測試樓217 | 高志前 | |
14:00-17:00 | 國家教學實驗室、省部級科研實驗室 | 科研樓 | |||
7月1日 | 9:00-11:30 | 專家論壇 | 測試樓217 | ||
14:00-17:00 | 參觀學校、中國地質(zhì)大學博物館 | 逸夫樓 | |||
7月1日 | 返程 |
三、營員選拔條件
1、石油、地質(zhì)、礦業(yè)類及綜合性大學的資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地質(zhì)學、地質(zhì)工程及相近專業(yè)的三年級優(yōu)秀本科生;
2、思想品德良好,身心健康,遵紀守法,學習刻苦,誠實守信,無考試作弊等不良學術記錄,未受過任何處分。
3、營員規(guī)模50人,根據(jù)報名情況擇優(yōu)選錄。
4、入營要求:
(1)每位學員必須全程參加活動;
(2)參加夏令營期間,所有學員需遵守國家和北京市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保證交通及活動的安全;
?。?)報到時請務必攜帶以下資料:
a.個人陳述1份;
b.專家推薦信1份(見附件),即需要1位副教授及以上職稱專家推薦;
c.加蓋院系教務部門公章的成績單;
d.加蓋院系公章的專業(yè)排名;
e.獲獎證書復印件1份;
f.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或TOEFL成績、或GRE/GMAT成績等體現(xiàn)自身英語水平的證明復印件1份;
g.申請人還可提交體現(xiàn)自身學術水平的代表性學術論文、出版物或原創(chuàng)性工作成果;
h.請帶1張1寸本人證件照片,用于辦理學員證;
i.請攜帶本人身份證和學生證以便安排住宿,正式學員免交住宿費。
四、相關事項
1、報名時間:即日起至6月27日17:00時截止。
2、營員名單確認時間:6月28日17:00時前,正式通知選錄結果。
3、9月份成功推免至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屆時憑車票報銷一次往返交通費,活動期間的食宿費用由舉辦方承擔,住宿限6.29、6.30兩晚;
4、參加夏令營期間,所有營員需遵守國家和北京市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保證交通及活動的安全;
5、本活動方案的解釋權歸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
五、報名及聯(lián)系方式
聯(lián)系人:武文濤、王曦麟
報名郵箱:874370719@qq.com
聯(lián)系電話:1811007420615501259651????
六、錄取說明
夏令營結束后,綜合考慮學員的表現(xiàn),能在本科學校獲得推免資格者,確定為擬錄取研究生;未能獲得本科學校推免資格者,如果在2019年研究生考試中成績達到國家及學校錄取分數(shù)線,同等情況下,可優(yōu)先錄取。
七、能源學院簡介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由石油地質(zhì)、石油工程和能源環(huán)境三個教研室組成,現(xiàn)有教職工70人,其中,專業(yè)教師60人(教授24人,副教授21人,講師15人),實驗技術與管理教師8人。在師資隊伍中,4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計劃、1人當選首屆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1名青年教師獲全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3人獲得北京市教學名師稱號,4人獲得全國青年地質(zhì)科技銀錘獎、1人獲得國土部領軍人才、2人獲得北京市英才計劃。
能源學院現(xiàn)有2個博士后流動站、3個博士學科點、5個碩士學科點和2個本科專業(yè)。“礦產(chǎn)普查與勘探”、“油氣田開發(fā)工程”分別為國家重點學科和北京市重點學科,“石油工程”和“資源勘查工程”(新能源方向)為國家特色專業(yè),“資源勘查工程”為國家創(chuàng)新人才示范基地。近五年來,各類在校學生數(shù)量保持在1350-1400人,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比例近于1:1。
能源學院承擔了國家“一流學科”工程和“優(yōu)勢學科平臺”建設項目,承擔和完成了大量的國家級、省部級及與企業(yè)合作的科研項目。現(xiàn)有2個國家級教學實驗室、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近5年來,實現(xiàn)科研經(jīng)費4.3億元,發(fā)表學術論文近700篇(SCI論文300余篇),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2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11項,出版專著/教材15部,舉辦大型國際/國內(nèi)學術會議7次。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碩士研究生聯(lián)系方式
版權所有©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校址:北京市海淀區(qū)學院路29號 郵編:100083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師資簡介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簡介
能源學院簡介 |
能源學院學院始建于1952年中國地質(zhì)大學建校之初,其前身包括石油與天然氣地質(zhì)系、可燃礦產(chǎn)系、地質(zhì)勘探系、能源地質(zhì)系等演變,是我國能源勘探開發(fā)領域高級人才的搖籃。
能源學院現(xiàn)有博士后流動站2個、博士學科點3個、碩士學科點5個和本科專業(yè)2個,其中“礦產(chǎn)普查與勘探”、“油氣田開發(fā)工程”分別為國家重點學科和北京市重點學科,“石油工程”和“資源勘查工程”(新能源方向)為國家特色專業(yè),“資源勘查工程”為國家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自2012年起,與美國密蘇里大學開展“2+2”聯(lián)合辦學,并啟動石油工程專業(yè)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計劃和國家專業(yè)綜合改革。
能源學院由石油地質(zhì)、石油工程和能源與環(huán)境三個教研室組成。師資力量雄厚,既有學識淵博的老教授,又有一批積極進取的中青年骨干?,F(xiàn)有教職員工58人,其中教授21人(博士導師17人),副教授15人,講師14人,實驗技術與管理教師8人。另外,有退休后返聘教授(博導)7人和兼職教授8人。教師多數(shù)擁有博士學位并曾在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荷蘭等科學技術先進的國家留學或進修過,其中獲得國家“百千萬”人才2人,全國青年地質(zhì)科技銀錘獎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教育部“優(yōu)秀青年教師獎”1人,獲“全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1人,北京市優(yōu)秀青年教師2人,進入原地質(zhì)礦產(chǎn)部跨世紀人才計劃的1人,北京市教學名師2人,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團隊2個,1人當選首屆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1人為國家863評審專家。
能源學院擁有較雄厚的科研實力,不斷追蹤世界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立于國內(nèi)學科發(fā)展前緣。圍繞著沉積盆地煤、油、氣地質(zhì)勘探與開發(fā),形成了多個特色明顯、處于國內(nèi)前緣地位的研究領域,如沉積學、層序地層學、石油構造分析、含油氣盆地分析、煤與煤層氣地質(zhì)學、油氣成藏動力學、儲層地質(zhì)學、有機地球化學、天然氣地質(zhì)學、油氣田開發(fā)地質(zhì)學、油藏工程、油藏數(shù)值模擬、頁巖氣地質(zhì)勘探與開發(fā)等。學院先后承擔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家攀登項目、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以及與企業(yè)合作的科研項目165項。近5年來,各項科研經(jīng)費3億多元,11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出版專著教材15部,發(fā)表論文500多篇(SCI論文70余篇),舉辦大型國際/國內(nèi)學術會議4次。
能源學院擁有完善的實驗教學條件和實驗設施,現(xiàn)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參與)、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1個。能源教學實驗中心擁有7個實驗分室:能源基礎室、有機地球化學室、沉積巖石學實驗室、油層物理實驗室、數(shù)值模擬實驗室、油氣田開發(fā)實驗室、能源信息分析室。能源學院教學實驗中心擁有比較完整與配套、較為先進的儀器設備,以及長期積累下來的頗有研究價值的實驗標本,除了支撐本科及研究生教學、研究生論文外,還可為相關科研課題提供服務。2009年,能源實驗教學實驗中心獲批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2年獲批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能源學院始終根據(jù)學科發(fā)展和生產(chǎn)實踐需要,結合學院教學特色和學科優(yōu)勢,不斷改革專業(yè)教學內(nèi)容與課程體系,開展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和實踐。2008年,我院2個專業(yè)被評為國家級專業(yè)建設點(資源勘查工程專業(yè)被評為國家級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石油工程專業(yè)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yè));2009年,“勘探開發(fā)一體化的石油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獲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11年,石油工程專業(yè)獲批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資源勘查工程(新能源地質(zhì)與工程)獲批國家特色專業(yè)。2012年,石油工程專業(yè)獲批“國家專業(yè)綜合改革”,遼河油田產(chǎn)學研基地獲批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012年,我院《多元油氣勘探開發(fā)才培養(yǎng)體系構建與實踐》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學院在60余年的辦學實踐中秉承“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優(yōu)良精神,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堅持“特色加精品”的辦學理念,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yǎng)“品德優(yōu)良、基礎厚實、知識廣博、專業(yè)精深”的高素質(zhì)創(chuàng)新人才,已成為國內(nèi)一流、國際知名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基地。
|
2018年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碩士研究生暑期夏令營推免活動招生簡章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研究生導師李克文介紹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博導介紹:李克文李克文,男,教授,博士生導師 。
歷任美國斯坦福大學石油工程系高級研究員、斯坦福大學地熱研究所經(jīng)理、長江大學“楚天學者”特聘教授、CNPC石勘院油層物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教授。曾任SPE REE雜志(為石油工程領域國際權威雜志)副主編、SCA技術委員會委員,目前還擔任《國際石油科學與技術》(IJPST)雜志理事以及SPEJ雜志、《多孔介質(zhì)滲流》(TIPM)、JPSE、《Energy and Fuels》等五個國際專業(yè)期刊的技術編輯,教育部油氣資源與勘探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務。公開發(fā)表論文100余篇,其中國外SCI收錄論文34篇、EI收錄論文62篇,專著兩本,并擁有兩項專利。1995年被評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998年獲得國際巖心分析協(xié)會(SCA)授予的終身會員獎、2003年榮獲美國石油工程師協(xié)會(SPE)杰出編輯獎、2002、2005及2006年三次榮獲國際地熱協(xié)會(GRC)最佳論文獎。
李克文教授是國際上從事氣潤濕反轉技術研究工作的學術創(chuàng)始人和油田中低溫伴生地熱發(fā)電領域的知名專家,提出了通過氣潤濕反轉技術減少鉆完井傷害、堵水、改善酸化壓裂效果、提高低滲透氣藏及凝析油氣藏產(chǎn)量的新方法。在油氣藏生產(chǎn)動態(tài)預測方面,建立了基于流體流動規(guī)律的產(chǎn)量預測新方法,有關公式以李克文教授的名字命名。在多孔介質(zhì)中多相流理論方面,首次提出了全流度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儲層分類的新方法,解決了用滲透率作為分類依據(jù)的一些不足之處。在低滲透、特低滲透裂縫性儲層巖石的描述方面,建立了新的孔隙大小 分布和毛管壓力通用模型,解決了現(xiàn)有方法不能描述帶裂縫的儲層巖石的數(shù)學難題。根據(jù)分形理論推導出了電阻率指數(shù)與相對滲透率及毛管壓力的相關關系,首次建立了三者之間的數(shù)學模型。李克文教授還提出了開發(fā)已報廢油田的熱-電-油聯(lián)產(chǎn)新理論和新方法,豐富了油氣田開發(fā)理論,這些創(chuàng)新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多年來,李克文教授主持過國內(nèi)外多項重大科研項目,在油氣田開發(fā)分形理論、油氣田開發(fā)實驗新方法、油藏非均質(zhì)性描述、 油氣田伴生地熱工程及發(fā)電、非常規(guī)油氣田開發(fā)及提高采收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榮譽
1.榮獲美國石油工程師學會2003年頒發(fā)的杰出編輯獎
2.榮獲美國地熱協(xié)會2002、2005、2006年度最佳論文獎
3.美國巖心分析家協(xié)會于1998年授予終身會員
4.被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于1995年評為跨世紀學科帶頭人
5.榮獲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多項
工作經(jīng)驗
2010-現(xiàn)在: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教授
2005-2010:北京大學能源與資源工程系,教授
1999-現(xiàn)在:美國斯坦福大學資深研究員,SGP研究所經(jīng)理
1997-1999:美國油藏工程研究所,工程師
1995-1997:法國石油研究院,博士后
1992-1995:北京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CNPC),高級工程師及油層物理室主任
1990-1992: 中國礦業(yè)大學選礦系(北京),博士后
學歷
1989年:在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研究生部獲油田開發(fā)工程博士學位
1987年:在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研究生部獲油田開發(fā)工程碩士學位
1984年:在湖北江漢石油學院開發(fā)系獲采油工程學士學位
代表性論文
1.Yu, Y. and Li, K.: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emperature Profile in Heavy Oil Wells with Injection of Light Oil Diluent”,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cepted), 2011.
2. Li, K., Liu, Y., Zheng, H., Huang, G., and Li, G.: “Enhanced Production in Gas-Condensate Reservoirs by Wettability Alteration to Gas Wetness: Experimental Studies”,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 DOI:10.1016/j.petrol.2011.08.001, 2011.
3.Li, K. and Guan, Y.: “Effective-Well Method for Matching and Predicting Oil Production,”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DOI: 10.1007/s11242-011-9850-6, 2011.
4.Li, K. and Zhao, H.: “Fractal Prediction Model of Spontaneous Imbibition Rate,”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DOI: 10.1007/s11242-011-9848-0, 2011.
5.Li, K.: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stivity Index, Capillary Pressure and Relative Permeability,”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DOI: 10.1007/s11242-011-9745-6, V. 88(3), P. 385, 2011.
6.Li, K.: “Analytical Derivation of Brooks-Corey Capillary Pressure Model Using Fractal Geometry and Evaluation of Rock Heterogeneity”,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 doi:10.1016/j.petrol.2010.05.002.
7.Li, K., Nassori, H., and Horne, R.N.: “Experimental Study of Water Injection into Geothermal Systems,”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DOI: 10.1007/s11242-010-9579-7, 2010.
8.Li, K.: “More General Capillary Pressure and Relative Permeability Models from Fractal Geometry”, Journal of Contaminant Hydrology, doi: 10.1016/j.jconhyd.2009.10.005, 2010.
9.Li, K. and Horne, R.N.: “Metho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Water Injection in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DOI 10.1007/s11242-009-9473-3, 2009
10.Stacey, R., Li, K., Horne, N.: “Investigat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as a Technique for Real-Time Saturation Monitoring,” SPEJ, March, 2009.
11.Li, K. and Horne, R.N.: “Experimental Study and Fractal Analysis of Heterogeneity in Naturally Fractured Rocks,”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DOI: 10.1007/s11242-008-9295-8, 2009.
12.Li, K. and Horne, R.N.: “Estimation of wettability in gas-liquid-rock systems,” Geothermics (2008), doi:10.1016/j.geothermics.2008.03.002.
13.Li, K. and Horne, R.N.: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out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of Relative Permeability,”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oi:10.1016/j.petrol.2008.03.002, 2008.
14.Li, K.: “A New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wo-Phase Relative Permeability from Resistivity Data in Porous Media,”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2007), DOI 10.1007/s11242-007-9178-4.
15.Li, K. and Horne, N.R.: “Modeling of Oil Production by Gravity Drainage,”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oi: 10.1016/j.petrol.2007.06.002, 2007.
16. Chen, C.Y., Li, K., and Horne, R.N.: “Experimental Study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Effects on Relative Permeabilities in a Fracture,” SPEREE, pp. 514-526, Oct., 2007.
17.Li, K. and Horne, R.N.: “Systematic Study of Steam-Water Capillary Pressure,” Geothermics, 36 (2007) 558–574, doi:10.1016/j.geothermics.2007.08.002.
18. Zhou, Z., Wang, X., Xu, Y., Zhao, Z., and Li, K.: “New Formula for Acid Fracturing in Low Permeability Gas Reservoirs: Experimental Study and Field Application,”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oi:10.1016/j.petrol.2007.04.007, 59/3-4 pp. 257-262, 2007.
19.Li, K. and Williams, W.: “Determination of Capillary Pressure Function from Resistivity Data,”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2006), DOI 10.1007/s11242-006-0009-9.
20.Li, K. and Horne, R.N.: “Generalized Scaling Approach for Spontaneous Imbibition: An Analytical Model,” SPEREE (June, 2006), 251-258.
21. Li, K. and Horne, R.N.: “Comparison and verification of production prediction models,”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6), doi:10.1016/j.petrol.2006.08.015.
22.Li, K., Chow, K., and Horne, R.N.: “Influence of Initial Water Saturation on Recovery by Spontaneous Imbibition in Gas-Water-Rock Systems and the Calculation of Relative Permeability,” SPEREE (August, 2006), 295-301.
23.Li, K., and R. N. Horne (2006): “Comparison of methods to calculate relative permeability from capillary pressure in consolidated water-wet porous media,” Water Resour. Res., 42, W06405, doi:10.1029/2005WR004482.
24.Li, K.: “Scaling of Spontaneous Imbibition Data with Wettability Included”, Journal of Contaminant Hydrology (2006), doi: 10.1016/j.jconhyd 2006.09.009.
25.Li, K. and Horne, R.N.: “Fractal Modeling of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s for The Geysers Rocks,” Geothermics, 35 (2006), 198-207, doi: 10.1016/j.geothermics.2006.2.001.
26. Li, K. and Horne, R.N.: “Computation of Capillary Pressure and Global Mobility from Spontaneous Water Imbibition into Oil-Saturated Rock,” SPEJ (December 2005), 458-465.
27.Li, K. and Horne, R.N.: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Production Decline Curve Analysis in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 SPEREE (June 2005), 197-204.
28.Li, K. and Horne, R.N.: “Experimental Study of Gas Slippage in Two-Phase Flow,” SPEREE (December 2004), V.7 (6), 409-414.
29.Li, K. and Horne, R.N.: “An Analytical Scaling Method for Spontaneous Imbibition in Gas-Water-Rock Systems,” SPEJ (September 2004), 9(3), 322-329.
30.Li, K. and Horne, R.N.: “Steam-Water and Air-Water Capillary Pressures: Measurement and Comparison,” J.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 (July 2004), V.43, No. 7, 24-30.
31.Li, K. and Horne, R.N.: “An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Steam-Water Capillary Pressure,” SPEREE (December 2001), p.477-482.
32.Li, K. and Horne, R.N.: “Characterization of Spontaneous Water Imbibition into Gas-Saturated Rocks,” SPEJ (December 2001), 6(4), p.375-384.
33. Li, K. and Firoozabadi, A.: “Experimental Study of Wettability Alteration to Preferential Gas-Wetness in Porous Media and its Effect,” SPEREE (April 2000), 139-149.
34.Li, K. and Firoozabadi, A.: “Phenomenological Modeling of Critical Condensate Saturation and Relative Permeabilities in Gas Condensate Systems,” SPEJ (June 2000), V.5 (2), 138-147.
代表性著作
1.李克文,沈平平:<<原油與漿體流變學>>,中國石油工業(yè)出版社,ISBN7-5021-1246,1994
2.沈平平,李克文等:<<油層物理實驗技術>>,中國石油工業(yè)出版社,ISBN7-5021-1367,1995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研究生導師姚艷斌介紹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研究生導師姚艷斌介紹:姚艷斌,男,1978年12月出生,河北涉縣人,博士,副教授。于2008年12月在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獲得“能源地質(zhì)工程”博士學位,于2009年4月留校任教,2010年12月破格晉升為副教授。主要從事“煤層氣儲層地質(zhì)與工程”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曾在國內(nèi)外知名刊物上以第一作者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其中有7篇被SCI檢索,3篇被ISTP檢索,13篇被EI檢索,參與編寫專著1部。曾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并宣讀論文5次。目前擔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Fuel》、《Energy & Fuels》等國際英文學術期刊審稿人。曾獲北京市優(yōu)秀博士畢業(yè)生和“北京市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 目前主要講授本科生課程《煤與煤層氣地質(zhì)學》、《煤儲層地質(zhì)工程》、《環(huán)境地質(zhì)學》、《巖石室內(nèi)研究方法》和碩士研究生課程《表面分析技術及應用》。
目前負責和承擔的科研項目: [1] 2009-2011年: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項目“煤儲層非均質(zhì)制約下的煤—水—氣相互作用機制研究”(項目負責); [2] 2008-2012年: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課題“煤層氣開發(fā)儲層動態(tài)地質(zhì)效應”(專題負責) [3] 2008-2015年: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煤儲層特性精細描述技術”(專題負責); [4] 2009-2015年: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fā)”示范工程19任務“韓城示范區(qū)及周邊煤層氣有利開發(fā)區(qū)塊優(yōu)選”; [5] 2009-2015年: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fā)”示范工程19任務“柳林地區(qū)煤層氣富集規(guī)律及開發(fā)地質(zhì)效應分析”; [6] 2010-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高產(chǎn)煤層氣儲層物性精細定量表征與動態(tài)預測”; [7] 2010-2011年:中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廊坊分院項目“三江-穆棱河含煤區(qū)煤層氣勘探目標評價”; [8] 2010-2011年:中石油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中高煤級煤儲層孔裂隙演化及對滲透性的控制機理研究”。
第一作者代表性論文:
[1] Petro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oals by 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Fuel, 2010, 89 (7), 1371-1380; [2] Non-destruc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coal samples from China using microfocus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09, 50: 113-123;
[3]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the coalbed methane production potential and its geological controls in the Weibei Coalfield,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09, 78(1): 1-15;
[4] Fractal characterization of seepage-pores of coals from China: an investigation on permeability of coals. Computer & Geosciences, 2009, 35:1159-1166;
[5] Fractal characterization of adsorption-pores of coals from North China: An investigation on CH4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o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08, 73: 27-42;
[6] A Comprehensive model for evaluating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in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8, 82(6): 1253-1270;
[7] Advanced characterization of pores and fractures in coals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10, 53 (6), 854-862.
招生專業(yè):礦產(chǎn)普查與勘探、非傳統(tǒng)礦產(chǎn)資源開發(fā)、能源地質(zhì)工程;
研究方向:煤層氣地質(zhì)與開發(fā)
聯(lián)系方式
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學院路29號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 郵編:100083
電話:010-82320892; 13466390066 Email: yyb@cugb.edu.cn ; yaoyanbin@126.com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研究生導師鞠斌山介紹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研究生導師鞠斌山介紹:鞠斌山,男,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在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從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和油藏描述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學習經(jīng)歷
學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油藏工程專業(yè)(1992-1996);
碩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油氣田開發(fā)工程專業(yè)(1996-1999);博士: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油氣田開發(fā)工程專業(yè)(2004-2006);
博士后:美國科羅拉多礦業(yè)學院(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09-2010)。
工作經(jīng)歷
1999-2004: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工程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2006-現(xiàn)在:在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
油氣田開發(fā)理論及應用;提高采收率原理與方法;油藏描述與數(shù)值模擬技術;油氣與環(huán)境滲流理論及應用;
CO2地質(zhì)埋存及驅油技術。
招生專業(yè)
油氣田開發(fā)工程;
礦產(chǎn)普查與勘探。
教學工作
為本科講過《油層物理學》、《滲流力學》、《油藏工程》、《油藏描述與數(shù)值模擬》、《工程流體力學》等多門課程;為研究生講過《滲流物理》、《高等油藏工程》等多門課程。北京市精品課《油藏描述基礎》教學團隊骨干教師,參編教材2部。
科研概況
主要從事油氣田開發(fā)、油藏描述和非常規(guī)油氣滲流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完成各類縱、橫科研項目20余項,完成的科研項目涉及油藏數(shù)值模擬研究、儲層巖石潤濕性變化規(guī)律及對驅油效率影響油藏數(shù)值模擬軟件研制、稠油出砂油藏滲流場變化機理及動態(tài)預測、調(diào)剖井數(shù)值模擬計算方法與實現(xiàn)(國家重大專項的專題)、二氧化碳與原油體系相態(tài)參數(shù)理論計算方法研究(國家重大專項的專題)、油藏精細描述、提高采收率技術等。在美國科羅拉多礦業(yè)學院留學做博士后期間,在Hossein Kazemi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領導的課題組從事CO2地質(zhì)埋存及驅油、裂縫油藏數(shù)值模擬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已成功開發(fā)《變滲流系統(tǒng)物性油藏數(shù)值模擬器》、《油藏調(diào)剖數(shù)值模擬器》、《CO2地質(zhì)埋存與驅油全隱式非等溫組分數(shù)值模擬器》3套,軟件著作權登記1項。
學術論文與交流
以第1作者署名發(fā)表學術論文40篇,被三大檢索系統(tǒng)收錄19篇(其中SCI檢索4篇,EI檢索14篇)。多次參加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國舉行由SPE和AAPG等組織的國際學術會議交流,目前為《Energy & Fuels》、《SPEJ》和《Energy》等多個國際學術刊物的審稿人,代表性論著如下:
1. Study on Fluid Flow in Nonlinear Elastic Porous Media: 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Approaches.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76(3)2011, 205-211, [SCI檢索,影響因子1.065]
2. Experimental study and mathematical model of nanoparticle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Powder Technology 192 (2009) 195–202 [SCI 檢索,影響因子:1.745 ]
3. A Study to Prevent Bottom Water From Coning in Heavy-Oil Reservoirs: Design and Simulation Approaches,Journal of Energy Resources Technology, ASME, September,2008,Vol. 130, No. 3., P201-210. [SCI 檢索,影響因子:0.512]
4. A New Simulation Framework for Predicting the Onset and Effects of Fines Mobilization,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10,2007 (SCI 檢索,影響因子:1.012).
5. Modeling Formation Damage and Wettability Alteration Induced by Asphaltene Precipitation and Their Effects on Percolation Performances During Oil Production, SPE 129803, CPS/SPE International Oil & Ga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n China held in Beijing, China, 8–10 June 2010. [ (EI檢索]
6. 水驅開發(fā)油藏原油黏度變化規(guī)律及其對開發(fā)效果的影響”,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06,(1)99~102, EI 檢索)
聯(lián)系方法:
地址:北京市學院路29號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
郵 編:100083
電 話:010-82320972,82322754
電子郵件:jubs2936@163.com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學科建設
學科建設能源學院具有一級學科點2個,二級學科點4個,博士后流動站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專業(yè)型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另外,在2個專業(yè)(3個方向)上招收本科生。
一級學科:
地質(zhì)資源與地質(zhì)工程 (國家重點學科)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二級學科:
礦產(chǎn)普查與勘探(國家重點學科)
油氣田開發(fā)工程 (北京市重點學科)
能源地質(zhì)工程
油氣井工程
博士后流動站:
地質(zhì)資源與地質(zhì)工程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博士學位授權:
礦產(chǎn)普查與勘探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能源地質(zhì)工程
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
礦產(chǎn)普查與勘探
油氣田開發(fā)工程
能源地質(zhì)工程
油氣井工程
大氣物理與大氣環(huán)
專業(yè)型碩士學位授權:
地質(zhì)工程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學位授權點簡介
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礦產(chǎn)普查與勘探
油氣田開發(fā)工程
能源地質(zhì)工程
油氣井工程
大氣物理與大氣環(huán)境
專業(yè)型碩士學位授權:
地質(zhì)工程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添加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考研分數(shù)線、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報錄比、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考研群、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學姐、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考研真題、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專業(yè)目錄、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排名、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保研、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公眾號、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考研信息或資源。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研究生招生網(wǎng)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能源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yè)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yè)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lián)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wǎng)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