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究生招生

東北師范大學考研/保研免費資源:

東北師范大學考研/保研免費資源:

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究生招生專業(yè)

東北師范大學學姐
為你答疑,送資源

【21/22考研群,請加入】

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shù)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yè)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歷史文化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yè)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jīng)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jīng)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chǎn)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究生招生
考古學一級學科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0601)一、培養(yǎng)目標本學科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和唯物史觀為指導,旨在培養(yǎng)有道德、有知識、有見識、有能力的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學術后備人才。
考古學一級學科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應掌握考古學學科基礎知識和考古專業(yè)的核心知識體系;應具備學術素養(yǎng)和學術道德;應具備基本學術能力,包括獲取知識的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和學術交流能力等;學位論文符合規(guī)范,具有一定的學術創(chuàng)新。
二、研究方向1. 夏商周考古2.戰(zhàn)國秦漢考古3.高句麗渤海考古4. 遼金元考古5.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規(guī)劃6. 博物館研究三、學制與學分基本學制為三年,最長修業(yè)年限為五年。
實行學分制,總學分不低于 38 學分。
課程學分不低于 34 學分,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與個人研究計劃 1 學分,學位論文 3 學分。
允許學生提前畢業(yè),但最低修業(yè)年限不得少于 2.5 年,提前畢業(yè)條件如下:1.在 CSSCI 期刊上公開發(fā)表第一署名或獨撰論文 1 篇以上(含 1 篇)。
2.課程學習成績優(yōu)秀率達 2/3 以上。
3. 經(jīng)本人申請、指導教師同意與學院審核批準,并順利通過學位論文答辯。
非全日制碩士生、跨門類及同等學力學生,不得申請?zhí)崆爱厴I(yè)。
四、培養(yǎng)方式1.凡報考本學科的學生,在確定錄取后,由本學科、專業(yè)碩士研究生指導小組提供一份經(jīng)典文獻目錄,由學生根據(jù)自身興趣選擇閱讀(至少兩本)。
在第二學期的期末,學生需提交兩份書面經(jīng)典文獻閱讀報告,計 1 學分。
2.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采取導師負責與集體培養(yǎng)相結合的方式,導師是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的第一責任人。
各專業(yè)方向根據(jù)實際情況成立碩士研究生指導小組,每個小組一般由 3-5 人組成,在配合導師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集體培養(yǎng)的作用。
3.根據(jù)專業(yè)和培養(yǎng)計劃需要,有計劃地聘請國內外專家來校授課,在必要情況下,鼓勵學生跨專業(yè)、跨院系或到國內著名高校學習部分課程,或聯(lián)合培養(yǎng)研究生。
五、課程學習1.課程設置課程學分不低于 34 學分。
考古學一級學科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表課程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備注 公共基礎課128000MX001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 60 3 2128000MX002 外國語課 80 4 1、2 學科基礎課164002MXOO1 考古學理論與方法 60 3 2 須修滿 9 學分。
其中“考古學理論與方法”為必修課。
164002MX002 考古學前沿問題 60 3 1164002MX003 考古學經(jīng)典文獻研讀 60 3 1164002MX004 史學理論與方法 60 3 1 專業(yè)主干課164002MX301 夏商周考古 60 3 1 學生須在導師指導下至少選擇 3 門,計 9 學分的課程。
多選課程可計入發(fā)展 方 向 課 課 程 學分。
164002MX302 戰(zhàn)國秦漢考古 60 3 2164002MX303 隋唐考古 60 3 3164002MX304 文化遺產(chǎn)概論 60 3 1164002MX305 東北考古概論 60 3 1164002MX306 高句麗考古 60 3 1164002MX307 渤??脊?60 3 1164002MX308 中國古代文物概論 60 3 2164002MX309 考古學導論 60 3 2164002MX310 博物館學概論 60 3 3164002MX311 博物館藏品管理現(xiàn)代化 60 3 3164002MX312 出土文獻導讀 60 3 3164002MX313 考古測量與繪圖 60 3 1164002MX314 考古與博物館實踐 40 2 3 發(fā)展方向課164002MX601 遺產(chǎn)保護規(guī)劃 40 2 4學生須在導師指導下選修至少 8 學分的課程(另 1 學分為經(jīng)典文獻閱讀報告)。
164002MX602 文物修復技術 40 2 4164002MX603 遺產(chǎn)管理與評估 40 2 3164002MX604 遺產(chǎn)經(jīng)濟學 40 2 4164002MX605 區(qū)域遺產(chǎn)研究 40 2 4164002MX606 世界遺產(chǎn)與旅游 40 2 3164002MX607 遺產(chǎn)科技保護 40 2 4164002MX608 中國古代印章 40 2 4 為鼓勵學科交叉,選修其他一級學科(世界史、中國史)各類相關課程的,也可計入發(fā)展方向課課程學分。
164002MX609 中國古代青銅器 40 2 4164002MX610 中國古代錢幣 40 2 4164002MX611 中國古代兵器 40 2 3164002MX612 中國古代陶瓷 40 2 4164002MX61 中國古代玉器 40 2 4164002MX614 中國古代壁畫墓研究 40 2 3164002MX615 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導論 40 2 3164002MX616 中國收藏史 40 2 4164002MX617 中外博物館比較研究 40 2 4164002MX618 文物鑒定基礎 40 2 2164002MX619 數(shù)字化博物館專題 40 2 4164002MX620 博物館社會教育 40 2 4164002MX621 博物館陳列設計 40 2 2164002MX622 博物館評估與評價專題 40 2 3164002MX623 文物保護法解讀 40 2 3164002MX624 東北民族民俗 40 2 1164002MX625 高句麗渤海史 40 2 2164002MX626 東北漢唐考古 40 2 3164002MX627 東北地方古代文獻 40 2 2164002MX628 ※先秦史專題 40 2 1164002MX629 ※秦漢史專題 40 2 1164002MX630 中國東北地方史 40 3 2164002MX631 東北民族關系史 40 2 4164002MX632 ※先秦-秦漢出土文獻導讀 40 2 2164002MX633 近代東北移民史專題 40 2 4164002MX634 《尚書》研究 40 2 2164002MX635 《周易》研究 40 2 2164002MX636 《左傳》研究 40 2 3164002MX637 ※戰(zhàn)國秦漢簡牘學 40 2 3164002MX638 漢唐文獻研究 40 2 4164002MX639 佛教文獻研究 40 2 2164002MX640 道家文獻研究 40 2 3164002MX641 ※中國歷史自然地理 60 3 3根據(jù)本學科專業(yè)特點,特作如下規(guī)定:(1)本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準備從事基礎教育工作者,建議在研究生院開設的教師教育公共選修課或本院開設的“歷史課程與教學論”中選修兩門課程。
(2)碩士研究生根據(jù)培養(yǎng)計劃需要可以跨門類或跨校選修一門相同或相近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課程,并計入發(fā)展方向課選課門數(shù)內(所選擇學校與專業(yè),要具有與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相當或更高的層次與學術水準)。
學生所選擇的這類課程由導師指定,并在個人培養(yǎng)計劃中標明“跨門類課程”或“跨院校課程”。
(3)生源為跨門類或者同等學力的研究生,必須在導師指導下選擇 1-2 門本學科的本科主干課程作為補修課程。
補修課程一般不列入培養(yǎng)方案,但必須列入碩士研究生個人培養(yǎng)計劃中,只記成績,不計學分。
(4)凡是準備報考博士研究生,或者從事學術研究的碩士研究生,可參與相關科研單位的田野發(fā)掘、博物館實習、文物考察以及學術會議等的實踐活動。
注: 其中帶有※號的課程,屬于其他二級學科方向開設的課程。
 2. 個人學習計劃研究生個人學習計劃主要由導師和研究生本人在入學后三個月內共同制定,并提交學院備案。
具體要求如下:(1)學習計劃應根據(jù)學生生源特點、學科基礎程度和職業(yè)發(fā)展方向等因素,由碩士生與導師共同商議制定;(2)學習計劃應具有可行性,計劃中的目標,應不低于學校和院系的培養(yǎng)目標,根據(jù)目標設定的計劃應具體詳實,且通過努力,可以由個人完成。
3.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1)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研討班、專題報告或啟發(fā)式等多種教學方式,將課堂講授、交流、研討、案例分析和課外讀書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對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2)考核方式 采用課程考核和學業(yè)綜合考核兩種方式,課程考核中“史學理論與方法”為閉卷考試,其余各門課程均以課程論文為主;學業(yè)綜合考核采取面試形式,每學年進行一次,主要考核研究生各類課程學習和文獻閱讀的效果。
六、學位論文學位論文應該以各專業(yè)的學術史為依據(jù),既可以選擇學術述評,也可以是所選定的研究領域具有一定前沿性的實證性或者理論性專題研究,重點突出研究專題的學術性、邏輯性、思想性和理論的體系性。
根據(jù)本專業(yè)特點,鼓勵學生以考古學資料為主,利用考古學理論方法進行分析、整理、研究的方式撰寫學位論文,也可以通過實地調查,撰寫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調研、考察報告作為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主要由研究計劃、開題報告、論文進展報告和學位論文終稿四個部分組成。
1.個人研究計劃學生在入學后三個月之內,應該在導師的指導下,擬定論文研究的選題范圍,并制定相應的研究計劃,然后提交歷史文化學院備案。
2.論文開題報告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一般要在第三學期或第四學期完成。
開題報告要以公開方式進行。
開題報告與論文通訊評閱的時間不應少于 8 個月。
論文開題報告審查的重點在于考查學位論文的文獻與資料收集、整理、綜述能力和論文選題定位與研究設計和分析能力。
論文開題報告合格后計 1 學分。
3.論文評閱與答辯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必須經(jīng)過導師認可,并且按照學校相關規(guī)定通過專家評閱認定合格后,方可進行答辯。
學位論文的答辯應在畢業(yè)前一個月內進行。
論文答辯時,答辯小組審核的重點是考查論文的文獻綜述、研究設計、論文的邏輯性、規(guī)范性和體系性等方面,確認學位論文達到了碩士畢業(yè)生應該具備的水平,并表現(xiàn)了作者一定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素養(yǎng)和能力。
論文未通過者,應該修改論文,然后再次申請答辯。
兩次答辯的時間間隔不得少于半年。
答辯的具體要求,參見《東北師范大學學位授予工作細則》。
完成學位論文并通過論文答辯后記 3 學分。
 七、文獻閱讀文獻閱讀是學術型學位碩士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閱讀和考核要求如下:(1)各專業(yè)方向學生必讀原典不少于 10 本,選讀書目不少于 20 本。
(2)閱讀過程中須領會基本史料的價值,汲取研究成果之所長,用批判和思辨的方法,理解文獻中有價值的信息,用于自身基礎知識框架的建構與完善。
(3)各專業(yè)均在專業(yè)主干課中設有經(jīng)典文獻導讀課程,在專業(yè)方向課中設有讀書會課程。
學生文獻閱讀的成果,將以書面發(fā)言的方式,在課程中展示并供學生研討與教師點評,閱讀成果將作為課程評價的重要參數(shù)。
(4)文獻閱讀書目附后,供學生選擇閱讀。
必讀文獻: 1.《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 年。
2.俞偉超:《考古學是什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年。
3.馮恩學:《田野考古學》,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 年版或 2003 年版。
4.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9 年。
5.張忠培:《中國考古學:走近歷史真實之道》,科學出版社,1999 年。
6.陳淳:《考古學的理論與研究》,學林出版社,2003 年。
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新中國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 年。
8.文物出版社編:《新中國考古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99 年。
9.張之恒:《中國考古通論》(修訂版),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年。
10.科林•倫福儒 、保羅•巴恩:《考古學 理論•方法與實踐》,文物出版社,2004 年。
選讀文獻:(任選 20 本)1.錢耀鵬:《考古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2.陳淳著:《考古學研究入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年。
3.蘇秉琦:《華人•龍的傳人•中國人——考古尋根記》,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 年。
4.欒豐實、方輝、靳桂云:《考古學理論•方法•技術》,文物出版社,2002 年。
5.陳星燦:《中國史前考古學史研究(1895-1949)》,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9 年。
6.羅伯特•沙雷爾、溫迪•阿什莫爾:《考古學 發(fā)現(xiàn)我們的過去》,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
7.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考古與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年。
8.何學林:《中國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年。
9. 魏存成:《高句麗遺跡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2001 年。
10.魏存成:《高句麗遺跡》,文物出版社,2002 年。
11.耿鐵華:《高句麗古墓壁畫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 年。
12.魏存成:《渤??脊拧?,文物出版社,2008 年。
13、《中國考古學·夏商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年。
14、《中國考古學·兩周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年。
15、《中國考古學·秦漢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年。
16.王宏鈞:《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
17.嚴建強:《博物館的理論與實踐》,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年。
18.水濤、賀云翱:《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研究導引》(上下),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年。
19.趙賓福:《中國東北地區(qū)夏至戰(zhàn)國時期的考古學文化研究》,科學出版社,2009 年。
20.趙賓福:《東北石器時代考古》,吉林大學出版社,2004 年。
21.北京大學考古系商周組等:《天馬——曲村(1980-1989)》,科學出版社,2000 年。
22.北京大學文博學院《洛陽王灣》,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年。
23.北京文物研究所:《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1973-1977)》,文物出版社,2007 年。
24.杜金鵬、王學榮主編:《偃師商城遺址研究》,科學出版社,2005 年。
25.林沄:《林沄學術文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 年。
26.四川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祭祀坑》,文物出版社,1999 年。
27.蘇秉琦:《斗雞臺溝東區(qū)墓葬》,北平,1948 年。
28.滕銘予:《秦文化:從封國到帝國的考古學觀察》,學苑出版社,2002 年。
29.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婦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 年。
30.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張家坡西周墓地》,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 年。
31.朱鳳瀚:《中國青銅器綜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年。
八、本培養(yǎng)方案自 2017 級碩士研究生開始執(zhí)行。
 
歷史文化學院前身為歷史系,創(chuàng)建于1949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匯聚延安、東北、京滬等地區(qū)的精英人才于東北地區(qū)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專門培養(yǎng)歷史教學與科研人員的學術機構。自創(chuàng)建以來,先后有楊公驥、郭守田、陳連慶、徐喜辰、張亮采、趙儷生、孫守任、林志純、丁則民、劉祚昌、李洵、朱寰等史學名家執(zhí)掌杏壇。
1948年楊公驥教授等主持了新中國第一次田野考古“西團山文化”遺址的發(fā)掘工作。1955年由林志純(日知)教授等發(fā)起,在全國率先舉辦了有蘇聯(lián)專家參加的世界古代史、亞洲史研究班,為新中國的世界史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諸如劉家和、毛昭晰、劉文鵬、周怡天、崔連仲等知名學者都曾在研究班學習。1981年,世界古代史專業(yè)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首批博士學位專業(yè)點。1984年,李洵、陳連慶教授等受教育部委托主辦中國古代史助教進修班。1986年,世界近現(xiàn)代史和中國古代史專業(yè)也被國務院確定為博士學位專業(yè)點。1988年,世界古代中世紀史被確定為國家高等學校重點學科。1995年,歷史系被確定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基地,次年成為國家“211工程”項目重點建設單位。2000年,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獲批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1年,世界史專業(yè)被確定為國家高等學校重點學科。2004年,歷史系撤系建院,歷史學成為國家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設立國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11年國家學科調整,中國史、世界史獲批為一級學科博士點;考古學為一級學科碩士點。2017年,世界史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此外,課程與教學論(歷史)和旅游管理專業(yè)也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教學(歷史)、文物與博物館先后獲批為專業(yè)碩士學位授權點。中國史與世界史學科也分別獲批為人事部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多年來學院一直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所在單位。下設有中國史系、世界史系、考古學系、旅游管理系及世界古典文明研究所、世界中世紀史研究所、東亞文明研究中心、明清史研究所、美國研究所、東北史研究所、史學理論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東北邊疆工作站、亞洲文明研究院、東北抗聯(lián)暨偽滿洲國資料研究中心等教學與科研單位。其中,東亞文明研究中心入選2017年度國別和區(qū)域研究中心備案名單,備案名稱為“東亞研究院”,這是教育部在我校設置的首家國別區(qū)域研究機構。學院現(xiàn)有專任教師73人,其中教授30人(博士生導師25人、外籍教授3人)、副教授30人,講師13人(截至2018年6月)。近年來,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長江青年學者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暨文化名家與“四個一批”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6人;吉林省長白山學者特聘教授4人。目前在校本科生547人,碩士研究生319人,博士研究生135人(截至2018年6月)。
學院始終堅持“務實求真、育人為本”的理念,推進科研與教學工作的內涵式發(fā)展。作為傳統(tǒng)學術領域的世界上古史、世界中世紀史、美國史、明清史和文明史比較研究,依舊保持雄厚的研究基礎和鮮明的學術特色;作為新興學科的東亞史充分發(fā)揮地緣優(yōu)勢,以獨特的研究視角和理念,引起了海內外學界的關注。2011年教育部歷史學部的學科研究布局報告中,東北師范大學被確定為國內“古典學”和“東亞史”的重要研究機構。同時,先秦秦漢史、東北區(qū)域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規(guī)劃、史學理論與史學史、課程教學論、旅游教育等領域也取得了較大發(fā)展。陸續(xù)推出的“地域文明研究書系”、“西方古典學譯叢”、“世界文明史研究叢書”等系列標志性成果,獲得了學界的一致好評。
近年來,學院教師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世界歷史》、《近代史研究》、《考古學報》、《東方學報》(日本)、《思想史研究》(日本)、《明代研究》(臺灣)、《二十一世紀》(香港)等海內外高影響力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300余篇;在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人民出版社、臺大出版中心、京都大學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等知名出版機構出版學術著作近百部,其中6部著作入選國家社會科學優(yōu)秀著作成果文庫。獲得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等國家、省部級獎勵50余項,主持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項目、國家古籍整理項目、清史編撰項目等100余項,為學院的科研與教學提供了堅實的學術與經(jīng)費保障。根據(jù)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中心學科評估結果,世界史學科分別排名第一(2011年)和第二(2012年)位。
學院教師以育人為天職,強化基礎訓練,導入一流研究,推進教學改革。早從上世紀50年代始,學院教師就參與了《世界通史》的編纂工作,主持編寫的《世界上古史綱》、《世界中古史》、《明清史》、《中國古代史》、《世界史綱》等教材在學界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近年來,學院教師主持承擔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編寫專項、國家級教學項目、省級教學項目10余項,榮獲國家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國家級精品課程、教育部優(yōu)秀教材獎、吉林省教學優(yōu)秀成果等教學獎勵10余項,入選全國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優(yōu)秀教師 1人、吉林省教學名師1人。除常規(guī)課程教學外,還定期組織“青史論壇”、“青史沙龍”等學術活動,創(chuàng)辦學生學術期刊《溯園》,舉辦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術氛圍。學生就讀期間即曾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史學理論研究》等學術期刊上發(fā)表高水平論文。1篇博士論文獲全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獎、3篇博士論文獲全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提名獎。連續(xù)多年在全國史學新秀大賽、教師技能大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多年來,學院畢業(yè)生一直是全國史學研究與基礎教育領域的中堅力量,諸如朱紹侯、吳雁南、苑書義、詹子慶等一批早期畢業(yè)生更是蜚聲海內外的知名學者。
為進一步推進國際化的發(fā)展道路,擴大學術交流。學院先后與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九州大學,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威斯康星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夏威夷大學,英國倫敦大學、伯明翰大學,加拿大埃爾伯塔大學,印度尼赫魯大學,中國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大學、臺灣師范大學等幾十所海外知名學府建立了比較密切的學術交流關系。每年派出10余名青年教師、學生分赴海外留學或進修。同時,作為學術交流窗口,學院主辦的古典學英文雜志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及其中文版《古代文明》、《外國問題研究》,在中外學界也有著較為廣泛的學術影響。
學院高度重視基礎資料建設工作,先后收藏、購買重要圖書資料10余萬冊,包括中國古代歷史典籍,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兩河流域楔形文字,古代希臘文字,古代拉丁文字,日、韓各類書系和東亞諸國的原始文獻,以及有關世界古典文明研究,歐洲與亞洲封建社會形態(tài)研究,美國城市與移民研究,歐洲國家、美國、日本對外政策解密檔案電子資料庫等。建立了具有相當收藏量及專業(yè)特色的圖書資料庫,實現(xiàn)了教學和科學研究手段的專業(yè)化、現(xiàn)代化。
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研招生聯(lián)系方式
東北師范大學以科學研究為強校之本,不斷推動科學研究向高水平、有特色方向發(fā)展。學校形成了以生命科學、生態(tài)學、教育學、歷史學等為代表的、在我國學術界有較高地位的優(yōu)長學科,堅持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辦學特色,提升教育質量,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師范大學。這是考研招生聯(lián)系方式,歡迎報考~
歷史文化學院
石偉紅
85099418
Shiwh802@nenu.edu.cn

添加東北師范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東北師范大學考研分數(shù)線、東北師范大學報錄比、東北師范大學考研群、東北師范大學學姐、東北師范大學考研真題、東北師范大學專業(yè)目錄、東北師范大學排名、東北師范大學保研、東北師范大學公眾號、東北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東北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東北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

東北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姐


加學姐,獲免費答疑,進考研群
東北師范大學考研網(wǎng)由東北師范大學研究生維護,發(fā)布最新的東北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還提供東北師范大學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請加微信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