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招生
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yè)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yè)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現擁有一支在年齡、職稱、學歷、學緣諸方面結構合理、學術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F有專任教師5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8人、講師19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43人,省級學術骨干1人,山東省簽約評論家1人。學院還聘任張煒、趙德發(fā)、徐則臣、李浩等8位駐校作家為兼職教授,提高了學院的師資力量和教育教學質量。--中文系-- | |||||
馬宏基 | 岳慶云 | 蓋 光 | 焦桂美 | 王藝玲 | 張玉霞 |
張玉玲 | 程志兵 | 王曉夢 | 范愛賢 | 岳友熙 | 趙紅梅 |
馬廷新 | 唐長華 | 張麗霞 | 楊金芳 | 李建偉 | 王 立 |
孫虎堂 | 陳玉金 | 張豐君 | 張 健 | 沈傳河 | 柏秀葉 |
岳守雯 | 張 琳 | 李曉偉 | ? | ? | ? |
--廣告系-- | |||||
董 梅 | 張 偉 | 于志強 | 李新華 | 梁緒敏 | 高寺東 |
焦緒華 | 季麗莉 | 劉 濤 | 高慧艷 | 楊暖暖 | 馬 沖 |
郭曉麗 | ? | ? | ? | ? | ? |
--文秘系-- | |||||
徐文明 | 丁紅梅 | 張立新 | 姜 穎 | 王善祿 | ? |
--駐校作家-- | |||||
張 煒 | 趙德發(fā) | 徐則臣 | 李 浩 | ? |
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聯系方式
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聯系方式地址:山東理工大學西校區(qū)2號教學樓2樓
郵編:255049
投稿信箱:wenxueyuanxwzx@163.com
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介紹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始建于1978年,是山東理工大學最早設置的文科院系之一?,F有漢語言文學(師范類和非師范類)、廣告學兩個本科專業(yè),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含文秘方向,廣告學專業(yè)含新聞學方向。中國語言文學是碩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學校重點建設的一級學科和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特色名校重點建設專業(yè)。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學院已形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兩級培養(yǎng)體系,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學生近1200人。學院現擁有一支在年齡、職稱、學歷、學緣諸方面結構合理、學術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F有專任教師5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8人、講師19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43人,省級學術骨干1人,山東省簽約評論家1人。學院還聘任張煒、趙德發(fā)、徐則臣、李浩等8位駐校作家為兼職教授,提高了學院的師資力量和教育教學質量。
學院高度重視教學與科研工作,堅持教學科研相互拉動的戰(zhàn)略,建立了良好的教學平臺和檢查與評價體系,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穩(wěn)步提高。學院設有山東作家研究所、山東理工大學戲曲文藝研究所、廣告實驗中心、廣告研究所等教學科研機構。近五年,學院教師出版著作18部,發(fā)表論文400余篇,獲得省級科研獎勵8項,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8項,省部級科研課題10項。獲得校級以上教改項目近30項、校級以上教學優(yōu)秀成果獎4項。
學院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培養(yǎng),開展了博士論壇、讀書節(jié)、廣告設計大賽、朗誦大賽、話劇演出等活動。學生社團特色突出,功底深厚,現有“三月劇社”“蒲公英文學社”“支點廣告學社”等6個優(yōu)秀社團。“在場·銳見”研究生論壇在國內有重要影響力,駐校作家“金秋文學周”和駐校作家系列學術活動營造了良好的文學和學術氛圍,在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學院多次獲得學生工作先進單位、特色團總支等榮譽稱號,構建了學生綜合發(fā)展的良好平臺。
全院師生秉承“淡泊寧靜、志存高遠,崇尚學術、追求真知”的理念,潛心教研,發(fā)奮學習,努力工作,共同開創(chuàng)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美好未來。
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導師蔡梅娟
蔡梅娟,女,1961.11 出生,大學本科,學士;教授,副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1985.07畢業(yè)于山東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
一、學術簡歷
1985年大學本科畢業(yè)以來一直從事高校教學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山東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重點項目3項、山東省教育廳科研項目1項,參與完成山東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1項、山東省軟科學項目1項,出版學術專著2部,發(fā)表論文50余篇,多次獲得省、市社科成果獎。
二、教學情況
為研究生主講《文學批評學》、《文學批評史》等課程,為本科生主講《文學概論》、《寫作》等課程,承擔每屆本科生的畢業(yè)論文指導工作,多次獲得學校教學質量獎、教學優(yōu)秀獎,被評為山東理工大學教學名師。
三、研究生培養(yǎng)情況
自2007年起帶文藝學研究生,其中2007級1名,2008級2名,2009級、2010級、2011級各1名。
四、主要教學科研成果
(一)主持或參與科研情況
1、2002-2003年,主持完成山東省教育廳社科項目《中國小說的審美流變》。
2、2004-2006年,主持完成山東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中國小說審美與人的生存理想》。
3、2007-2008年,主持完成山東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21世紀文學批評與文學關系的和諧構建》。
4、2005-2006年,參與研究完成山東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狀元殿試對策的文化內涵及現代意義》。
5、2007-2008年,參與研究山東省軟科學項目《科技信息傳播與和諧社會構建》。
6、2009年至今,主持研究山東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中國文學批評本土化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
7、2009年至今,主持研究山東省教學改革項目《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骨干課程群能力培養(yǎng)體系研究》。
(二)獲獎情況(選列最重要成果5項)
1、2005年獲山東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2、2006、2007、2008、2009年獲山東理工大學教學優(yōu)秀獎。
3、2009年被評為山東理工大學第二屆教學名師。
4、2005、2006、2008、2009、2010年獲淄博市優(yōu)秀社科成果二等獎。
5、2009年獲山東省優(yōu)秀社科成果三等獎。
6、2011年獲淄博市優(yōu)秀社科成果一等獎。
(三)論文發(fā)表情況(選列最具代表性論文10篇)
1、《世說新語與魏晉名士的生存理想》,《甘肅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
2、《晏子春秋文體辨析——兼與世說新語比較》,《管子學刊》2007年第2期。
3、《二十一世紀文學批評的價值重建》,《東岳論叢》,2008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摘登)。
4、《文學審美活動與人的生存理想》,《社會科學輯刊》,2008年第5期。
5、《文藝學課程群教法改革新探》,《中國大學教學》,2008年第10期。
6、《文學多元時代的批評策略》,《福建論壇》,2009年第12期。
7、《21世紀中國文學批評與文學關系的和諧構建》,《山東社會科學》,2009年第12期。
8、《重建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精神價值維度》,《河北學刊》,2010年第6期。
9、《散文批評理論建構與文學批評本土化建設》,《廣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4期。
10、《尋求生存的和諧——新時期文學的人學進步》,《東岳論叢》,2011年第9期。
如果發(fā)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導師岳友熙
岳友熙,男,漢族,1967年6月出生,山東濰坊人;南京大學博士,山東大學博士后,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中共黨員,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文藝學、美學和生態(tài)文化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
一、承擔課程
本科課程: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英語、秘書英語、英文函電、文藝美學、美學概論、文學概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當代西方文藝理論(雙語教學)、中西美學比較研究(雙語教學)、西方文藝理論專題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美學與美育等。
研究生課程:西方文論與美學
二、論文情況
在中、外學術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50余篇;翻譯外文論文10余篇。
《論異化與復歸》,載《煙臺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
《審美教育——實現完美人格的必由之路》,載《合肥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從“失樂園”到“復樂園”》,載《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追尋詩意的棲居》,載《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審美——自由的需要,生命的升華》,載《青海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
《東方美學的生命意識》,載《青海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
《后現代與實踐美學的崇高理論》,載《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君”將何處去?——后現代主義之后的文學批評之我見》,載《青海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
《“君”將何處去?——后現代主義之后的文學批評之我見》,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文摘卡2004年第7期;
《實踐美學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載《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玄理與詩情冥一〉,載《青海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
《對現代性的內部張力的探討〉,載《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生態(tài)美學與實踐美學同源》,《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生態(tài)美學與實踐美學同源》,人大復印資料《美學》2005年第9期;
《從環(huán)境美學范式看和諧社會的構建》,載《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年第2期;
《從環(huán)境美學范式看和諧社會的構建》,載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主義論叢》第7期;
《論生態(tài)環(huán)境美學的價值論基礎》,載《人與自然:當代生態(tài)文明視野中的美學與文學》(論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版;
《一個嶄新的審美世界——接受美學審美視野中的〈哈姆萊特〉》,載《時代文學》2006年第5期;
《論廣義循環(huán)經濟政府主體的建設》,載《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
《主體性:現代性的根本理論基石》,載《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
《“氣”:一種古老的“剛美”意蘊》,載《管子學刊》2006年第4期;
《生態(tài)批評:當代西方文學批評的自然生態(tài)新緯度》,載《江漢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有我之境”:中國美學的剛美意韻》,載《青海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
《“風骨”:中國美學的剛美意韻》,載《魯東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孔子文獻典籍編纂思想研究》,載《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7年第2期;
《“酒神精神”:西方美學的剛美意韻》,載《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實踐美學范式與和諧社會的構建》,載《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后現代性與現代性關系新論》,載《西北師大學報》2007年第3期;
《后現代性:現代性的自我反思和超越》,載《青海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
《論廣義循環(huán)經濟生產主體的建設》,載《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論中國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出路》,載《甘肅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
《實踐美學:一株歷久彌艷的美學奇葩》,載《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
《后現代主義歷史文化根源之新探》,載《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第6期;
《實踐美學范式與和諧社會的構建》,載人大復印資料《美學》2007年第11期;
《“剛美”:一個古老又年輕的美學范疇》,載《棗莊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新實踐美學:實踐美學的一個新的歷史境界》,載《社會科學輯刊》2008年第2期;
《后現代哲學思想的歷史發(fā)展與流變》,載《江漢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西方美學、審美教育與生態(tài)美學——曾繁仁教授學術訪談》,載《甘肅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
《實踐美學:一株歷久彌艷的美學奇葩》,載人大復印資料《美學》2008年第4期;
《中國圖書館審美文化建設的基本判斷與發(fā)展思路》,載《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8年第29期;
《Why Internal Feuding and Tormenting Each Other So Vehement? On the Dialectic Relations between Post-modernity and Modernity》,載《Asian Social Science》(加拿大)2008(6);
《論現代性批判理論規(guī)范基礎的重建》,載《西北師大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6期;
《論廣義循環(huán)經濟創(chuàng)新主體的建設》,載《生態(tài)經濟》2009年第2期;
《對現代性分期問題的重新探析與思考》,載《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論現代異化的悲劇變奏》,載《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第3期;
《現代性的歷史文化根源新探》,載《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第1期;
《生態(tài)環(huán)境美學:對人類中心主義的超越》,載《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第4期;
《On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Chinese Art Education and the Way Out》,載《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加拿大)2009年第3期;
《生態(tài)環(huán)境美學的價值論基礎》,載《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6期;
《論生態(tài)美學構建的三大理論基礎》,載《美中社會和文化》(美國)2010第1期;
《高校美育與創(chuàng)新思維》,載《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哈佛大學是這樣成為世界一流的》,載《山東理工大學報》2011年5月20日;
《多元文化主義與世界大同主義:我們如何描述和理解世界多樣性》(譯文),載《國際社會科學雜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1年第2期。
《論生態(tài)現代化視閾下淄博市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載《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第5期;
《齊國古典文獻中的民本思想及其現代啟示》,載《管子學刊》2011年第5期。
三、著作
《生態(tài)環(huán)境美學》(專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
《追尋詩意的棲居——現代性與審美教育》(專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
《新實踐美學論》(國家規(guī)劃教材)(合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
《廣義循環(huán)經濟論》(國家規(guī)劃教材)(合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
《現代中西高校藝術教育比較研究》(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
四、承擔課題
主持教育部“十一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項目:“高校美育與大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研究(DIA070104)”;
主持山東省軟科學項目:“資源枯竭型城市生態(tài)現代化建設推進機制與對策研究——以淄博市為例(2009RKB178)”;
主持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項目:“中國新時期藝術教育研究(200601001)”;
主持山東省研究生教育管理科學研究項目:“高校美育與研究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研究(sdxh07139)”;
主持山東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骨干教師國際合作培養(yǎng)項目:“美國生態(tài)美學和生態(tài)想像理論研究”;
主持山東理工大學重大培育工程項目:“美國生態(tài)想像理論、方法及實踐運用研究”;
主持山東理工大學社科重點項目:“中西美學比較研究”;
主持山東理工大學著作資助項目:“沖破人類蒙蔽的迷霧——現代性與審美教育”;
主持山東理工大學教學研究項目:“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英語(教材)”;
主持山東理工大學網絡課程項目:“當代西方文藝理論”;
主持山東理工大學網絡課程項目:“文藝理論專題研究”;
主持山東理工大學培育省級精品課程項目:“文藝理論專題研究”;
主持山東理工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審美教育與大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機制研究”;
主持山東理工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中國新時期藝術教育與新型人才培養(yǎng)研究”;
參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實踐美學范疇體系”(01BZX044);
參研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現當代中西藝術教育比較研究”;
參研山東省軟科學項目:“創(chuàng)新文化研究”;
參研山東理工大學社科重點項目:“生態(tài)文化研究”;
參研山東理工大學教學研究項目:“生態(tài)文化概論”。
五、獲獎情況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與大學生完美人格的塑造》,2005年獲山東省藝術教育科學論文一等獎;
《對現代性內部張力的探討》,2006年獲山東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人文社科類三等獎;
《“氣”:一種古老的剛美意蘊》,2007年獲山東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人文社科類三等獎;
《“氣”:一種古老的剛美意蘊》,2007年獲山東理工大學人文社科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略”與“膽”》,2008年“時代杯”全國文學藝術作品大賽優(yōu)秀獎;
《生態(tài)環(huán)境美學》,2008年獲山東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人文社科類二等獎;
《對現代性內部張力的探討》,2009年獲第二屆中國素質教育教研成果一等獎;
《后現代性的有機主義與生態(tài)美學建設》,2009年獲全國教育改革優(yōu)秀教學論文一等獎,并授予“2009年度全國教育改革優(yōu)秀教師”稱號;
《論現代性批判理論規(guī)范基礎的重建——走向以實踐為基礎的交往理性》,2009年淄博市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論廣義循環(huán)經濟創(chuàng)新主體的建設》,2010年獲中國經濟改革與發(fā)展優(yōu)秀學術成果一等獎;
《對現代性內部張力的探討》,2009年獲第三屆全國教育科研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并授予“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稱號;
《后現代性的有機主義與生態(tài)美學建設》,2009年獲全國教育改革優(yōu)秀教學論文一等獎;
《創(chuàng)新文化研究》,2010年獲山東軟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
《新實踐美學論》,2011年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
如果發(fā)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導師范愛賢
范愛賢,男,1964年9月出生,山東莒南人;2005年于山東大學文藝學專業(yè)畢業(yè),獲文學博士學位;副教授,碩士生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哲學美學、文學理論、中西美學文學比較研究。
一、承擔課程
碩士研究生課程:文藝美學
本科課程:文學批評、馬列文論、文藝社會學,比較文學、外國文學史、西方文學經典精讀。
二、論文情況
《周易研究》、《社會科學輯刊》、《管子學刊》等CSSCI刊物及核心刊物發(fā)表論文數篇。曾有論文被人大資料全文轉載或存目
三、承擔課題
主持:山東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漢語詩性與轉型期文藝學建設》。
參加:教育部重大課題“中國當代審美文化現狀及對策研究”子課題的研究及撰寫工作。
省社科項目“文學理論研究之反思”
省社科項目“20世紀中國文學批評與文學關系的和諧建構
四、獲獎情況
獲山東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
獲山東理工大學人文社科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
果發(fā)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導師蓋光
蓋光,男,漢族,1956年出生,現為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副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曾從事的研究領域:文藝學、美學、中國文學思潮、聊齋學、齊文化、生態(tài)文化及大學生思想教育等。
一、承擔課程
本科課程:文藝美學、中西比較美學、生態(tài)文藝學、馬列文論、文學概論等。
研究生課程:生態(tài)文藝學、中西生態(tài)比較
二、承擔科研及教學課題: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生態(tài)批評與中國文學傳統融合與學理構建研究》(10BZW001)(2010年)。
山東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生態(tài)文藝與中國文藝思想的現代轉換》(05BYZ10)(2005年)。
山東省軟科學項目《山東省城市標志設計與生態(tài)城市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2008RKB141)(2008年)。
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生態(tài)思維方法對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的方法論作用及策略研究》(SDYC08024)(2008年)。
山東理工大學教學研究課題《文藝美學核心課程建設》。
三、相關獲獎情況(30余項),主要有:
《文藝美學》1992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
《文藝批評的多維結構》1993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
《藝術崇高的使命意識與生命的終極關懷》,2004年獲山東省高校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人文社科類三等獎。
《中國古代風水理論的生態(tài)化與人居環(huán)境美》,2006年獲山東省高校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人文社科類三等獎。
《自然生態(tài)藝術審美的生成性特征——以中國美學為例》,2007年獲山東省高校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人文社科類三等獎。
《從生物多樣性走向文化多樣性》與《生態(tài)視閾中人的和諧生存》,獲2009、2010年山東省軟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獎。
《論文藝服務價值生產與消費的互動關系》,1996年獲第九次淄博市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藝術否定性:接受主客體活動的互為轉化機制》,1997年第十次淄博市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
《孟荀的“性情”結構論與藝術本體性》,2004年獲淄博市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
《生態(tài)美學叢書》(合作),2008年淄博市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
《從生物多樣性走向文化多樣性》,2008年淄博市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
四、著作
《文藝美學》(合著),華齡出版社1989年版;
《生態(tài)美學叢書》(合作主編),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文藝生態(tài)審美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生態(tài)文藝與中國文藝思想的現代轉換》,齊魯書社2007年版;
《生態(tài)文化視野中的科學發(fā)展觀》(合作),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年版等。
五、論文情況(100多篇被轉載20余篇),其中CSSCI來源期刊有:
《藝術是一種關系性存在》,《江海學刊》1999年第1期。
《人文精神和美學精神整合下大學生的價值自我》,《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孟荀的“性─情”結構論及藝術本體性》,《孔子研究》2003年第5期。
《人類生態(tài)系統和諧結構論》,《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年8期。
《中國哲學“無”性思維的生態(tài)審美意蘊》,《管子學刊》2004年第4期。
《自然生態(tài)藝術審美的生成性特征——以中國美學為例》,《思想戰(zhàn)線》2005年4期。
《建設性人居與城市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美》,《內蒙古社會科學》2005年第3期。
《中國古代風水理論的生態(tài)化與人居環(huán)境美》,《管子學刊》2005年第3期。
《論生態(tài)審美體驗》,《學術研究》2007年3期。
《從生物多樣性走向文化多樣性》,《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7年第3期。
《生態(tài)視閾中人的生存》,《新疆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
《古代中國人“化”性思維的生態(tài)韻律及審美內涵》,《管子學刊》2007年第1期。
《生態(tài)文藝研究對象的關系論基礎》,《中國文學研究》2007年第4期。
《生態(tài)文藝推進人的和諧生存》,《江淮論壇》2007年第6期。
《文藝學的生存論關注與日常生活的生態(tài)審美化》,《社會科學輯刊》2008年第6期。
《社會生態(tài)平衡與共生性的生存“合力”》,《江漢論壇》2009年第6期。
《生態(tài)文明的整合性魅力》,《學術論壇》2009年3期。
《生態(tài)審美的生態(tài)哲學基礎》,《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生態(tài)文學與“生態(tài)人”的親和性生存體驗》,《內蒙古社會科學》2011年第3期。
《生態(tài)性敘事與陳應松的神農架小說》,《當代文壇》2011年第4期。
《生態(tài)批評的生態(tài)世界觀、方法及詩意性》,《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人大復印資料等轉載:
《簡論藝術形式的層次結構》,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88年第5期。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藝術典型審美特征的歷史嬗變》,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文學》1988年第5期。
《論文藝批評尺度的多維結構》,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1年第5期
《孟荀的“性─情”結構論及藝術本體性》,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哲學》2004年第1期。
《藝術崇高的使命意識與生命的終極關懷》,《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第1期.
《自然審美到生態(tài)審美:關系的確證》,人大復印資料《美學》2004年第8期。
《生態(tài)審美合理性論要》,人大復印資料《美學》2004年第11期。
《生存視域的深綠色“覺解”》,人大復印資料《生態(tài)環(huán)境與保護》2005年第1期。
《美的多重自由與人類存在的生態(tài)系統》,人大復印資料《美學》2005年第2期。
《人多重存在的生態(tài)結構與文藝生態(tài)審美體驗》,人大復印資料《美學》2005年第5期。
《生態(tài)學方法與系統整體性的生態(tài)思維》,人大復印資料《生態(tài)環(huán)境與保護》2005年第7期。
《論人的生態(tài)性生存》,人大復印資料《哲學原理》2005年第8期。
《中國古代風水理論的生態(tài)化與人居環(huán)境美》,2005年8月,《新華文摘》2005年第24期;人大復印資料《美學》2005年第12期。
《建設性人居與自然環(huán)境生態(tài)審美化》,人大復印資料《生態(tài)環(huán)境與保護》2006年第2期
《詩意的和諧:文藝生態(tài)審美的構成性》,人大復印資料《美學》2006年第7期。
《古代中國人“化”性思維的生態(tài)韻律及審美內涵》,人大復印資料《美學》2007年第7期。
如果發(fā)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導師韓德信
韓德信,男,1964.09出生,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研究生,博士,1998.07,山東大學文學,主要從事文藝學、美學研究。
一、承擔課程
本科課程:文學概論、美學概論、中西美學比較研究。
研究生課程:文學理論前沿與方法論、美學前沿問題研究、20世紀西方文論專題。
二、研究生培養(yǎng)
自2007年起帶文藝學研究生,其中2007級2名,2008級2名,2009級3名,2010級1名,2011年2名。
三、主要論文情況(最具代表性)
?、薄恶R克思實踐哲學:當代文學理論建構的基礎》,《文藝理論與批評》2011年第4期。
?、病缎挛幕\動對現代中國文學理論建設理論環(huán)境的影響》,《學習與探索》2011年第5期。
?、场秾嵱弥髁x與日常生活審美化》,《求是學刊》2008年第5期。
?、础度粘I睿罕尘?、觀點與意義》,《貴州社會科學》2007年第9期。
?、怠犊茖W主義對文學理論建構的影響》,《湘潭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
四、著作
?、薄端逄莆宕鷮徝牢幕芯俊钒不战逃霭嫔?,2007年。
⒉《生態(tài)美學叢書》(合作主編),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场吨袊乃噷W的歷史回顧與向生態(tài)文藝學的轉向》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⒋《生態(tài)文化視野中的科學發(fā)展觀》,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年版。
?、怠洞髮W語文》,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五、獎勵情況
?、?2009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2007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
?、?2005年獲山東省高校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人文社科類二等獎。
?、?2003年獲山東省高校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人文社科類二等獎。
⒌ 2001年獲淄博市優(yōu)秀社科成果一等獎。
六、承擔課題
⒈ 2001-2003年,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世紀文學理論趨向研究》。
?、?2007-2009年,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時期以來文藝本質問題的論爭及其理論探討》
⒊ 1996-1998年,主持完成教育部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華審美文化史(隋唐部分)》
⒋ 2003-2005年,主持完成山東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生態(tài)文化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2008-20011年,主持山東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當代文學理論論爭之反思》
⒍ 2009-20011年,參與研究山東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奧威爾創(chuàng)作主題研究》
⒎ 2004-2005年,主持并完成山東省軟科學項目《文化大省建設的對策》
?、?2006-2008年,主持并完成山東省軟科學重點項目《創(chuàng)新文化研究》。
如果發(fā)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導師介紹匯總
如果發(fā)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添加山東理工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山東理工大學考研分數線、山東理工大學報錄比、山東理工大學考研群、山東理工大學學姐、山東理工大學考研真題、山東理工大學專業(yè)目錄、山東理工大學排名、山東理工大學保研、山東理工大學公眾號、山東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山東理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