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國語大學全球史研究院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培養(yǎng)方案
北京外國語大學全球史研究院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培養(yǎng)方案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微信,為你答疑,送資源
北京外國語大學全球史研究院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培養(yǎng)方案 正文
學位授予單位名稱:北京外國語大學 二級學科名稱: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所屬一級學科:外國語言文學
一、該學科內涵及設立該學科的必要性
“全球史研究”是以跨國歷史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的新型歷史學分支學科,以全球史的研究來打破傳統(tǒng)世界史中的歐洲中心主義傾向,從全球史和互動視角來考察歷史,從而形成一種包括中國史在內、超越國別史的視野、從互動來理解世界變遷的新學科。全球史研究的跨國視野,要求打破民族國家的界限,以跨文化、跨國家、跨地區(qū)、跨語言的歷史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實際上是用跨文化方法做研究的專門史。除了歷史學的方法外,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地理學等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也被借鑒到這一學科的研究之中。
全球史的觀念從 1963 年麥克尼爾的《西方的興起》出版以來,逐漸為西方學界所接受。
1980 年代這一概念在美國逐漸得到普及。美國和西方世界其他國家的所謂“world history”實際上都是一定意義的全球史,其內涵是“具有世界性關聯(lián)的歷史”,而不是我們所理解的“世界國別史”。近年來整個歷史學經歷了“全球史轉向”,治史實踐、觀念、視角和方法都得到了改變。
目前在國內,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北京大學歷史系等都有類似的碩士研究生專業(yè),但側重跨國別的歷史事件的比較研究。我們這一專業(yè)的研究內涵更加寬泛,將對同類現(xiàn)象或同一主題進行跨文化的專題研究,諸如政治事件、制度、性別、移民、留學、貿易、傳教、技術、概念、環(huán)境、疾病、翻譯等等。
全球化以來,各種新的問題意識的出現(xiàn)使得僅靠原來的中國史和世界史學科無法應對。在理論研究的諸多維度和方式中,比較和轉化是其中具有重要意義和獨特價值的視域和研究范式之一。更為重要的是,“全球史研究”學科可以超越原來的世界史或中國史的一級學科, 實現(xiàn)學科建設新的創(chuàng)新和提升,進而在比較研究中完成由單項為主的借鑒向雙向甚至多項的互動這樣一種轉變和突破,實現(xiàn)理論資源的共享和互補,由此促進我國的全球史研究融入全球的研究中去。
研究方向的設立同樣很重要,它一方面能夠明晰理論研究的重點,凸顯理論研究的特色優(yōu)勢;另一方面能夠清楚教學和研究團隊的學科歸屬,鍛造隊伍的合力優(yōu)勢。基于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多語種的特色優(yōu)勢的實際,根據學術帶頭人、學術方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隊伍發(fā)展的需要和實際,該學科設置的主要方向有:
(1) 作為方法論的全球史——全球史觀
跟以往分裂來研究世界各個部分以及不同領域的世界史相比,全球史研究打破了民族國家的界限,以跨國家、跨地區(qū)、跨民族、跨文化的歷史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全球史學者認為, 世界通史的基本敘事單位應該是相互具有依存關系的若干社會所形成的網絡。這個網絡可能只覆蓋局部地區(qū),但也可能覆蓋整塊大陸、整個大洋、半球乃至全球。本方向所涉及的內容, 實際上是對大航海以來不同文化之間的互動理論——全球史觀進行梳理,著重闡述不同文化之間互相影響的形式和內容,重心放在建立聯(lián)系的過程上面,并深入探討運動變化的機制。
(2) 作為研究領域的全球史——近代以來的中外互動史
由 1500 年開始,世界歷史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的轉折時期。在亞歐大陸內部,特別是在西歐,社會經濟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變化,為追求原料和市場,隨著哥倫布打開新航線, 南北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東西兩岸、稍后還有大洋洲,都加入以亞歐大陸為主體的文明世界。與此同時,由于各民族、各地區(qū)之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密切,封閉的狀態(tài)被打破,歷史的發(fā)展由分散的世界漸漸成為一個初見其全貌的整體世界,從此開始成為世界歷史。歷史的橫向發(fā)展,達到空前未有的廣度。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系也進入了新時期,并逐漸向現(xiàn)代過渡。
(3) 絲綢之路歷史研究
“絲綢之路”,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中亞、西亞,最后到達羅馬(君士坦丁堡)、希臘,綿延 7000 余公里,形成了經濟、文化、政治發(fā)展的一系列重要中心,由此絲綢之路也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話題,絲綢之路文化是珍貴的自然文化、地理文化、歷史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總和。在這條巨大的文化帶上,政治上的融合與團結,歷史上的交融與往來,文化上的學習與借鑒,民族間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都為學界提出了全新的視角和內容,對于絲綢之路文化這個重要的人類文化遺產的價值和精神力量的挖掘,將形成一種新的文化能力。
二、學術隊伍
1、合理的師資隊伍結構
“全球史與跨文化研究”專業(yè)擁有一支 20 人的專業(yè)教師隊伍,其中教授 9 人,副教授 5 人,
所有教師都擁有博士學位。現(xiàn)有的教師隊伍中,博士生導師 9 人,碩士生導師 5 人。該專業(yè)學科的帶頭人、各研究方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分布如下:
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基本情況介紹:
李雪濤, 德國波恩大學文學碩士、哲學博士畢業(yè),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xiàn)任北京外國語大學全球史研究院院長。主要從事全球史、德國哲學以及中國學術史的研究。2010-2013 年擔任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中國文化海外傳播動態(tài)數據庫”首席專家。
2009 年獲得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稱號。擔任“國際中國文化研究學會”副會長(2013 年至今)、德國杜塞爾多夫孔子學院理事會理事(2007 年至今連續(xù) 3 屆)。主要專著有《德國與中國:歷史中的相遇》、《誤解的對話——德國漢學家的中國記憶》、《海德格爾與雅斯貝爾斯往復書簡》、《日耳曼學術譜系中的漢學——德國漢學之研究》等。發(fā)表有“論雅斯貝爾斯‘軸心時代’觀念的中國思想來源”等論文 150 余篇。
陶家俊,北京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校學術委員會秘書長,英語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文學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外語學科評議組秘書長,文學人類學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文學、西方批評理論、后殖民研究、文化研究、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承擔并完成國家級、省部級、國際合作和橫向科研項目十多項;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獎等獎項多項;在本學科核心刊物、CSSCI、A&HCI 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 50 多篇。代表著作:《文化身份的嬗變》(2003 年);《思想認同的焦慮》(2008 年);《文學、權力與主體》(2011 年);《文學、權力與主體》(2011);《認同的邊界:論文化認同與文化轉化》(2013 專著);《認識哈代》(2013)??蒲蝎@獎:《思想認同的焦慮:旅行后殖民理論的對話與超越精神》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書寫中國,想象中國——論英國現(xiàn)代主義話語中的中國轉化》(論文),獲遼寧省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丁超,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羅馬尼亞語專業(yè)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 教育部國別和區(qū)域研究培育基地“中東歐研究中心”主任。1959 年 4 月生于北京。1978 年 3 月考入北京外國語學院東歐語系羅馬尼亞語專業(yè)學習,1982 年 1 月畢業(yè)留校,長期從事羅馬尼亞語言文化教學和研究。曾在布加勒斯特大學文學院進修,在中國駐康斯坦察總領事館任副領事、領事,在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任二等秘書、一等秘書,教育組負責人。2003 年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在職)。2004—2011 年,先后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系主任、歐洲語言文化學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羅馬尼亞語言文學;中國與中東歐
戴桂菊,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教授、博導,主要從事學術研究領域為當代俄羅斯外交和政治、俄羅斯社會與文化。獨立完成學術專著《俄國東正教會改革》(2002 年)。作為第二作者完成了國家社會科學十·五規(guī)劃項目《斯拉夫文明》(2001 年)以及教育部博士點項目《改革與革命——俄國現(xiàn)代化研究》(2001 年)。作為第二作者完成專著《俄羅斯歷史之路千年回眸》(2002 年)。在國家社科核心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 20 余篇。目前正在主持完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系列教材《俄羅斯國情多媒體教程》的編寫工作。正在獨立承擔教育部十·五規(guī)劃項目《東正教與 20 世紀的俄羅斯》的撰寫工作。
王立志,哲學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全球史研究院副教授。學術專長:科學思想史、過程哲學。在《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哲學動態(tài)》、《光明日報》等刊物發(fā)表論文多篇。出版譯著《維柯的哲學》。
柳若梅,北京外國語大學全球史研究院教授,博導,主要研究方向為中俄關系史、中俄文化交流史、中俄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開發(fā)并講授的博士生、碩士生課程有“中俄文化交流史:文學的交流”、較文化與俄羅斯?jié)h學”、“俄國歷史文化”、“全球史進程中的漢語”等多種。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及各類橫向合作項目多種;撰寫、主編學術著作多部,在CSSCI 源刊、核心期刊等重要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數十篇,翻譯專業(yè)學術文獻近三百萬字。學術兼職為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學術委員會成員、世界漢語教育史研究學會副會長、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副秘書長、國際比較文學協(xié)會會員。
顧彬(Wolfgang Kubin),北京外國語大學全球史研究院外籍教授。1945 年生于德國下薩克森州策勒市。著名漢學家,翻譯家,作家。波恩大學漢學系教授,德國翻譯家協(xié)會及德國作家協(xié)會成員。以中國古典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和中國思想史為主要研究領域。1989 年起主編介紹亞洲文化的雜志《東方向》及介紹中國人文科學的雜志《袖珍漢學》。他是德國杰出漢學家代表,以中國古典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和中國思想史為主要研究領域。主要作品和譯著有《中國詩歌史》、《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魯迅選集》六卷本等。
顧杭,北京外國語大學全球史研究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法國近現(xiàn)代史。目前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法國大通史》編纂”子課題負責人,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第三共和國前期法國民族記憶的建構”。
石云濤,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唐代文學、中外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以及對外漢語方面的教學和研究。主要著作:《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講析》(先秦至唐五代)、《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講析》(宋至近代)、《走出玄武門:李世民的治國謀略》、《唐代幕府制度研究》、《建安唐宋文學考論》、《早期中西交通與交流史稿》、《三至六世紀絲綢之路的變遷》、《中古文史探微》、《安史之亂: 大唐盛衰記》等,主編《新編應用文寫作教程》、《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論》、《語言與文化論集》;參編《中國古代文學》(大學教材)、《樂府詩鑒賞大辭典》、《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多解大辭典》、《后漢書選注》、《中國大通史》(隋唐卷)、《現(xiàn)代漢語多功能詞典》、
《中國文化藝術史話》、《許都攬勝》、《西市寶典》等。發(fā)表學術論文 100 多篇。
孫曉萌,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院長,曾于 2003 年至 2004 年期間赴尼日利亞阿哈麥度• 貝洛大學訪學,是首位在尼日利亞獲得碩士學位的中國學者,被稱為“中尼高等教育交流史的案例”。此后,她師從我國非洲研究權威學者李安山教授攻讀非洲殖民史方向博士學位, 并在英國牛津大學圣安東尼學院做高級訪問學者,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非洲史研究會最年輕的常務理事。
邵建國,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日本政治外交史; 中日關系史。代表作品 《北伐戰(zhàn)爭時期的中日關系研究》并已發(fā)表學術科研論文數十篇, 并主持多項科研立項。
米良,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教授,東南亞社會文化、國際法與區(qū)域治理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東南亞國家法律制度與法律文化。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多項,科研項目獲得省部級二等獎 1 項,省部級三等獎 3 項。出版《東盟國家憲政制度研究》、《東盟國家公司法律制度研究》、《東盟國家金融法律制度研究》等多部著作。
王繼紅,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梵文史、佛教史。她先后在《外語教學與研究》等核心期刊公開發(fā)表若干篇學術論文,并且有數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全文轉載,產生了良好的學術影響。王繼紅老師獨自負責國家級科研課題,分別參與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于梵漢對勘材料的佛教漢語研究》、《語言接觸和漢譯佛典語法比較研究——以梵漢對勘為基礎》等重大項目。
三、該學科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
(一)生源要求、選拔方式及培養(yǎng)宗旨:
生源要求:符合國家關于報考碩士研究生的相關政策和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相關規(guī)定。
選拔方式: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tǒng)一考試及北京外國語大學組織的復試。
培養(yǎng)宗旨:本方向以比較文化研究為基礎,旨在幫助學生利用自身過硬的外語能力,從全球史的研究視角,對于全球史與中國、1500 年以來的中外關系、絲綢之路研究等方面有比較系統(tǒng)把握和獨到的認識。
(二)所屬學科:
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
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二級學科)
(三)專業(yè):全球史與跨文化研究
(四)方向:
(五)修業(yè)年限:3 年
(六)學位性質:學術碩士
(七)課程體系:
2. 學位公共課:7 學分
政治理論課:3 學分;
外語:第二外國語(外語類)或外國語(非外語類)4 學分。
達到《北京外國語大學研究生外國語、第二外國語免修免考條件》規(guī)定者,可免修、免考相應外國語或第二外國語,并記入學分。
3. 社會實踐和學術活動:2 學分
在校期間參加全國或國際學術會議并作為正式代表宣讀論文達到規(guī)定次數、協(xié)助組織學術講座達到規(guī)定次數或“三助”(助研、助教、助管)達到相應時間要求,計 2 學分。
(八)培養(yǎng)過程
培養(yǎng)過程中,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針在打好堅實理論基礎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踐能力。在指導方式上,采取導師負責和學科集體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導師根據培養(yǎng)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學生入學后,根據每名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培養(yǎng)計劃。
1. 必讀書目
研究院為每一位新入學碩士研究生提供本學科必讀書目,學生入學后前四個學期由輔導教師指導閱讀并檢查閱讀情況,定期組織閱讀體會討論;
2. 中期考核
研究院在第五學期針對達到規(guī)定學分的學生,在思想品德、課程學習、對必讀書目的把握、本學科基礎理論、專業(yè)知識、以及學生的研究能力、學習成績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填寫《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期考核表》,并通過中期考核者,進入開題報告環(huán)節(jié)。
3. 開題報告
研究院在第五學期對學生的擬寫學位論文的選題意義、理論依據、資料來源、研究方法、文獻綜述、論文框架結構、寫作思路等進行論證和審核,填寫《北京外國語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審批表》,并附課程成績單。
4. 學位論文
研究院在第六學期為學生組織學位論文答辯,學位論文的具體要求如下:
1/ 語言:中文
3/ 篇幅:2 萬字以上。
5. 學位論文答辯
學生全面完成本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規(guī)定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規(guī)定期限內完成學位論文,并提交論文終稿,經指導教師推薦,論文評閱人同意,可申請答辯。
(九)科研成果和學術交流
鼓勵學生在校期間積極參加各類學術活動,發(fā)表學術論文。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署名“北京外國語大學”者,學校按《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的獎勵辦法》,通過評審,給予科研創(chuàng)新獎勵。
(十)主要課程介紹
說明:課程均為 36 學時,2 學分。專業(yè)必修課需選 4 門,8 學分;專業(yè)選修課需選 8 門,16 學分。
史學理論與史學方法(通開必修課)
在史學研究范式從單一走向多元,由傳統(tǒng)單一的革命史范式,發(fā)展為階級斗爭范式、文明史范式、全球史范式和現(xiàn)代化范式等四種史學范式。這些新的史學范式,提高了歷史研究的框架性認識。在史學理論方面,本課程將深入把握當前西方最新的史學理論與方法,重點探討歷史本體論、歷史知識論、歷史方法論等問題。在中國史學思想史方面,研究中國史學思想的演變及特點,側重探討中國史學理論研究領域中的前沿問題,包括后現(xiàn)代主義與歷史學、歷史客觀性、歷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歷史學的自主性、歷史學的危機與出路等。本課程研究和總結中國傳統(tǒng)學術文化的發(fā)展狀況和發(fā)展規(guī)律,特別突出對中國古代史學的系統(tǒng)研究,并結合近人的批判與反思著力探求其對現(xiàn)代中國學術的啟示。
文化研究(通開必修課)
文化研究結合了社會學、文學理論、媒體研究與文化人類學來研究工業(yè)社會中的文化現(xiàn)象。文化研究者時常關注某個現(xiàn)象是如何與意識形態(tài)、種族、社會階級或性別等議題產生關聯(lián)。
比較史學理論(通開必修課)
本課程對不同國家的類似歷史展開比較,以期從理論上概括研究某些社會現(xiàn)象和歷史事件,發(fā)現(xiàn)歷史發(fā)展的一般模式和動因以及各國的特點。
全球史理論與方法(專業(yè)必修課)
1963 年,威廉•麥克尼爾的《西方的興起》出版,被普遍認為是“新世界史”(全球史)興起的一個重要標志。麥克尼爾從全球視野和互動視角來考察歷史的做法,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逐漸得到史學界的認可。全球史研究有著一些共同的基本理念,例如:打破民族國家的界限,以跨國家、跨地區(qū)、跨民族、跨文化的歷史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將研究對象置于廣闊的相互關系情境中來理解和考察;將研究對象置于互動網絡體系中,從互動來理解歷史, 強調互動者互為主體;反對某一中心論;力求運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等等。本課程將系統(tǒng)闡述全球史的理論和方法。
世界文明史(專業(yè)必修課)
本課程將以歷史長河中各民族文明的流動、發(fā)展、變化為基礎,對農業(yè)文明時代、工業(yè)文明時代各民族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進行系統(tǒng)梳理,分析各民族文明之間的遭遇、沖擊與相互作用。
世界近代史(專業(yè)必修課)
世界近代史是資本主義從萌芽到迅速發(fā)展時期的歷史,以 1640 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開
端,到 1917 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結束,是資本主義產生和發(fā)展,并逐步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和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歷史。18 世紀以前是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時代,同時也是工業(yè)化的準備階段(16~18 世紀)。之后迅速進入了工業(yè)資本主義時期,以蒸汽時代為標志(19 世紀初至 60-70 年代)。其后進入了以電氣時代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1870 年至 20 世紀初)。本課程將系統(tǒng)講述世界近代史的知識。
中外關系史(專業(yè)必修課)
本課程將系統(tǒng)梳理古代、近代乃至民國時期中國與外部世界發(fā)生聯(lián)系的過程,以中國各國的雙邊關系為基礎,引導學生廣泛使用中文文獻、利用自身外語優(yōu)勢同樣注重外文文獻, 關注中國與外部世界各種關系的總和。
全球史經典著作導讀(專業(yè)選修課)
1963 年威廉·麥克尼爾的《西方的興起》出版后,至今國際學術界出版了一系列的全球史經典著作,包括通史類全球史、區(qū)域性全球史以及專題性全球史。本課程將選取其中重要的名著予以導讀,從中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全球史研究的多重視角,如:中心-邊緣視角
——在探討世界/區(qū)域體系、貿易體系、文明/文化圈、區(qū)域關系等問題時,用中心、邊緣、半邊緣等范疇來分析不同地區(qū)的角色及其相互關系,如沃勒斯坦的《現(xiàn)代世界體系》;跨文化互動視角——在探討廣義全球化過程中的帝國擴張、遠距離貿易、跨區(qū)域或跨民族的文化傳播、國際移民等問題時,考察不同文化(文明)群體作為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影響, 尤其關注文化異質性對互動的影響;交互比較視角——即以比較對象互為參照,不預設一方為標準來評判另一方,如彭慕蘭的《大分流》,等等。
此外,進入近代以來,特別是在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中國日益成為一個世界大國,需要一種包括中國史在內、超越國別史的視野、從互動來理解世界變遷的“全球史”。國外學者通過全球史的視角對中國的研究,理應納入我們的視角。
世界文明及其比較研究(專業(yè)選修課)
本課程在學生把握世界文明發(fā)展的基本內容的基礎上,梳理各文明地區(qū)之間通過文明成果的相互交流,促進人類文明的大發(fā)展的過程。既涉及農業(yè)文明時代緩慢的文明交流過程, 也重視工業(yè)文明時代,生產力極大發(fā)展引發(fā)的交通運輸便利、電話和電報暢通、報紙和書籍等傳播媒介流布廣泛,由此文明成果更容易為大眾所分享而成為人類的共同財富、使世界更加快速地進步。與此同時,關注一些原來落后農業(yè)文明轉變成為工業(yè)文明之后在經濟上、文化上的地位的變化,以及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世界依然是多樣性的統(tǒng)一,依然是各文明共處的世界。
絲綢之路歷史研究(專業(yè)選修課)
本課程對歷史上東起長安(今西安)為、經中亞和西亞、最后到達羅馬(君士坦丁堡) 和希臘這條綿延 7000 余公里的“絲綢之路”上形成經濟、文化、政治發(fā)展的一系列重要中心的過程進行梳理,并針對絲綢之路上的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各民族之間在政治上的融合與團結、歷史上的交融與往來、文化上的學習與借鑒、民族間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做重點分析,從而彰顯絲 綢之路文化作為珍貴的自然文化、地理文化、歷史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總和的學術意義。
“全球史與中國”(專業(yè)選修課)
全球史研究打破了民族國家的界限,以跨國家、跨地區(qū)、跨民族、跨文化的歷史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全球史與中國”課程將打破在中國史和世界史之間的學科界限,從而將中國史納入到全球史之中進行整體研究,對大航海以來中國人與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人群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所形成的互動情況的考察。除了通史性、區(qū)域性全球史與中國的理論闡述外,本課程還涉及世界與中國的專題性研究,其中包括:貿易史、移民史、傳教史、語言接觸史、科技史、疾病史、概念史、翻譯史、留學史等內容。
全球史中的中外文化關系(專業(yè)選修課)
在全球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中,各國、各民族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與互動,這種聯(lián)系與互動在文化方面有所體現(xiàn)。本課程旨在揭示全球一體化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從文化上關注全球一體化發(fā)展進程中的各國、各民族之間的聯(lián)系,以發(fā)掘全球史進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本課程分三個部分:其一是總論全球史中的中外文化關系;其二是中國文化在全球歷史發(fā)展中的影響, 包括各國文化精英對中國文化的關注和中國文化在各國歷史發(fā)展中的位置;其三是中國思想文化著作的譯本在各國歷史文化發(fā)展進程中的出現(xiàn)。
1500 年以來的語言交流(專業(yè)選修課)
在全球一體化發(fā)展進程中,語言是首先要遇到的問題。語言的第一功能是交際工具。在世界語言學發(fā)展的歷史上,各民族之間的語言互動從未停止。歐洲地理大發(fā)現(xiàn)之后,語言學界面臨著整理所收集的語言資料、歸納語言的一般規(guī)律、編寫多語言詞典等任務。本課程以1500 年以來的世界各民族語言交流為核心,梳理全球化背景下的語言學發(fā)展歷程。
北京外國語大學
添加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北京外國語大學考研分數線、北京外國語大學報錄比、北京外國語大學考研群、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姐微信、北京外國語大學考研真題、北京外國語大學專業(yè)目錄、北京外國語大學排名、北京外國語大學保研、北京外國語大學公眾號、北京外國語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北京外國語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本文來源:http://m.zgxindalu.cn/beijingwaiguoyudaxue/yanjiushengyuan_251640.html
推薦閱讀
-
北京外國語大學2022年碩士研究生全國統(tǒng)考報名公告
請考生首先仔細閱讀《北京市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考生須知》及《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guī)定》。一、報考條件、報考年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學位研究生的考生,應符合教育部……
日期:09-29 閱讀量:22994 -
北京外國語大學研究生獎學金評定辦法
各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根據《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生資助工作管理規(guī)定》、《北京外國語大學研究生學業(yè)獎學金評審辦法(試行)》、《北京外國語大學研究生學業(yè)獎學金評審指標體系(實行)》,現(xiàn)……
日期:08-02 閱讀量:23301 -
北京外國語大學研究生學費標準
學費所有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費標準為元年。應用型(專業(yè)學位)碩士研究生:翻譯碩士(包括英語筆譯、俄語、法語、德語、日語、朝鮮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泰語、意大利語的口譯及筆譯……
日期:08-02 閱讀量:23439 -
2021年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生擬錄取名單已公布
我校年碩士研究生統(tǒng)考調劑志愿擬錄取結果公示如下。公示期內如有疑義請與研招辦聯(lián)系。聯(lián)系電話:;(傳真)電子郵箱:年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生統(tǒng)考一志愿擬錄取結果序號學院專業(yè)研究……
日期:04-26 閱讀量:21288 -
北京外國語大學合肥國際學院的聯(lián)系方式
北京外國語大學合肥國際學院的聯(lián)系方式地址:安徽省合肥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繁華大道號三層郵編:電話:……
日期:04-17 閱讀量:2178 -
北京外國語大學合肥國際學院的介紹
學院定位和發(fā)展目標年月,北京外國語大學、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管委會共同簽定合作共建北京外國語大學合肥國際學院協(xié)議,致力于打造高層次對外交流合作平臺、國際化文化……
日期:04-17 閱讀量:2118 -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聯(lián)系方式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聯(lián)系方式電話:電子郵箱: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西三環(huán)北路號號郵編:……
日期:04-17 閱讀量:268 -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育學2020年碩士學位研究生招
北京外國語大學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教育學)教育學是一門研究教育現(xiàn)象、教育問題和教育規(guī)律的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學一級學科是以教育學研究為基礎的規(guī)范學位授予和人才培……
日期:04-17 閱讀量:2106 -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介紹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于年月日正式揭牌成立,北京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秦惠民受聘為首任院長。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前身是北京外國語大學教育學院,初設于年。作為北京……
日期:04-17 閱讀量:2114 -
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學院的介紹
學院概況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系建專業(yè)于年,年獨立成系。分別于年和年成為我國第一個阿拉伯語語言文學碩士和博士點。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歷程,在幾代阿語人的艱苦努力下,阿拉伯語……
日期:04-17 閱讀量:2167 -
北京外國語大學南方研究院的聯(lián)系方式
北京外國語大學南方研究院的聯(lián)系方式電話:地址:佛山市順德區(qū)佛山新城嶺南大道南號座……
日期:04-16 閱讀量:2112 -
北京外國語大學南方研究院的介紹
研究院簡介北京外國語大學南方研究院是北外在廣東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設的具有國際水準的新型產學研一體化機構,旨在通過整合北外豐富的全球化資源,服務于南中國企業(yè)產業(yè)升級和全球化進……
日期:04-16 閱讀量:2175 -
北京外國語大學全球史研究院的聯(lián)系方式
北京外國語大學全球史研究院通訊地址:北京西三環(huán)北路號北京外國語大學全球史研究院辦公室地址:北京西三環(huán)北路號北外西院綜合樓室電子郵箱:網址:郵政編碼:……
日期:04-16 閱讀量:2151 -
北京外國語大學全球史研究院的介紹
全球史研究院簡介全球史研究院()的研究內容包括大航海以來的世界史以及近代以來的中國史研究,進而從全球史的角度從互動中來理解歷史,強調互動者互為主體,從而反對各種形式的中心主……
日期:04-16 閱讀量:251 -
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學院的聯(lián)系方式
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學院的聯(lián)系方式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西三環(huán)北路號號郵編:聯(lián)系電話:(工作日)……
日期:04-16 閱讀量:282 -
北京外國語大學西葡院西班牙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培
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作者:時間: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專業(yè)代碼:)所屬學科門類:文學所屬一級學科:外國語言文……
日期:04-16 閱讀量:275 -
北京外國語大學西葡院葡萄牙語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
北京外國語大學葡萄牙語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作者:時間:北京外國語大學葡萄牙語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專業(yè)代碼:)所屬學科門類:文學所屬一級學科:歐洲語言文學所屬培養(yǎng)單位:……
日期:04-16 閱讀量:2197 -
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學院
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系(簡稱西葡語系)是新中國第一個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教學單位。西班牙語專業(yè)建于年。年成立西班牙語系。葡萄牙語專業(yè)建于年。年,西班牙語系更名為西班……
日期:04-16 閱讀量:2156 -
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學院的聯(lián)系方式
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學院的聯(lián)系方式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西三環(huán)北路號號郵編:電話:……
日期:04-16 閱讀量:2146 -
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學院的介紹
日語系簡介歷史沿革日語系創(chuàng)建于年,其前身為外交學院設立的日語專業(yè)。年并入北外亞非語系,年獨立建系,年成為碩士點,年被教育部定為全國第二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年被北京市評為日語語……
日期:04-16 閱讀量: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