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參考書目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太原理工大學考研分數線、太原理工大學報錄比、太原理工大學考研群、太原理工大學學姐、太原理工大學考研真題、太原理工大學專業(yè)目錄、太原理工大學排名、太原理工大學保研、太原理工大學公眾號、太原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太原理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考研真題資料優(yōu)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參考書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獲取相應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試大綱、招考專業(yè)、招考目錄等等基本信息,這些內容是進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準備??忌梢詮母髟盒5难姓芯W進行查詢,每年的9月左右就會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計劃。考生應當仔細閱讀相關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專業(yè)的名稱相近,內容也比較繁雜,容易混淆或遺漏,考生要仔細區(qū)分。另外各大考研網站的相應版塊也會有歷年的招生信息匯總,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參考書目信息內總結了各大院校的歷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詢和選擇。最后,考研派的小編預祝各位考研的同學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學校。

太原理工大學微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太原理工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參考書目信息網是考生獲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該網站會提供各種有關考研的資訊和內容,比如歷年的考研招生計劃、考試計劃、考試內容、考試大綱、考試政策、報錄比、錄取名單、復試名單、復試分數線、推免政策等等內容,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招生信息網提供的信息是最為準確和官方的,是考生進行考研的信息主要來源,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小編提醒各位考生要時刻關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一切信息變動要以該網站提供的內容為主。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參考書目信息網會公布研招辦以及各個院系的招生負責人電話,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遇到問題或疑惑時可以打電話進行咨詢。最后,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小編預祝各位考研的同學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學校。

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參考書目
 
材料物理專業(yè)
 
內容來源:本站   發(fā)布日期:2017-09-05 00:00:00  瀏覽量:262次  字號:[ 大 中 小] 
 
 
  
 
 
培養(yǎng)目標:本專業(yè)培養(yǎng)適應區(qū)域經濟建設及行業(yè)和社會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學術素養(yǎng)和工程素養(yǎng),具備較寬厚的基礎理論和扎實的物理學和材料物理相關的基本知識、專業(yè)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光電材料(薄膜材料)及其相關領域從事研究、教學、科技開發(fā)及相關管理工作。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自主學習意識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應用型專業(yè)技術人才。 
 
培養(yǎng)要求:本專業(yè)學生主要學習材料學、物理學及光電材料(薄膜材料)的原理,工藝及檢測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具備從事先進材料的設計、制造、表面改性、質量檢驗、新材料和新產品的開發(fā)、材料控制技術及材料的再生與利用、功能材料的研制等基本能力。具有解決材料工程領域中復雜工程問題所需的數學、自然科學、材料工程基礎知識和專業(yè)知識,具備對復雜工程問題進行識別和提煉、定義和表達、分析和證實及文獻研究的能力;具有針對材料工程領域中的復雜系統(tǒng)、部件、過程的設計/開發(fā)能力。具有設計和實施材料工程領域實驗的能力。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數學物理方法、量子力學、固體物理、材料物理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現代分析方法、半導體物理學、半導體薄膜光譜學、太陽能光伏技術、薄膜材料制備原理技術及應用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軍訓、計算機訓練、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yè)實習、材料工程設計、畢業(yè)設計(論文)等。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修業(yè)年限:四年。
 
材料科學與工程 [080500] 學術學位

專業(yè)信息

所屬院校:太原理工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新型碳材料研究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5]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yè)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薄膜材料及表面工程
02能源及環(huán)境材料
03材料設計及表征
04金剛石及相關碳材料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方向01: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86細胞生物學
方向02: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
方向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
方向04: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
備  注: 方向01:
報考生物材料方向可選擇“886細胞生物學”考試科目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
 
內容來源:本站   發(fā)布日期:2017-09-05 00:00:00  瀏覽量:706次  字號:[ 大 中 小] 
 
 
   
 
培養(yǎng)目標:本專業(yè)培養(yǎng)具有基本化學科學、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和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能夠在無機非金屬材料結構研究與分析、材料制備、材料改性、材料加工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fā)、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經營、決策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yǎng)要求:本專業(yè)學生主要學習無機非金屬材料及其復合材料的制備、性能測試、結構表征及生產設備的相關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知識。要求掌握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基礎科學與工程理論,具有從事無機非金屬材料相關科研與工程工作必要的自然科學、經濟和管理知識,具備綜合運用無機非金屬材料相關理論和技術的能力與素質,分析和解決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相關科研或工程問題的能力。 
 
主要課程:普通化學、材料物理化學、無機材料科學基礎、無機材料工藝學、無機材料生產機械設備、無機材料熱工基礎與設備、納米材料及制備、材料現代分析方法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軍訓、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yè)實習、專業(yè)實驗、計算機應用與上機實踐、課程設計、畢業(yè)設計(論文)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修業(yè)年限:四年。
材料科學與工程 [080500] 學術學位

專業(yè)信息

所屬院校:太原理工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5]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yè)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先進材料制備及加工
02高強度輕質合金
03薄膜材料及表面工程
04能源及環(huán)境材料
05材料設計及表征
06光電材料及器件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方向01: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
方向02: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
方向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
方向04: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
方向05: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
方向06: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
備  注:
 學院概況                                                                
 
 
 
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由原太原工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和原太原工業(yè)大學煤化工分校材料工程學院部分專業(yè)于1998年7月合并組建而成。
 
學院現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材料加工工程系、冶金工程系、實驗管理中心和分析測試中心等三系、二中心。共設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屬材料與工程、冶金工程專業(yè)等四個本科專業(yè)。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yè)為山西省品牌專業(yè)、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yè)建設點、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試點專業(yè)、本科5星專業(yè)。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為山西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yè)建設點。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yè)和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均為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通過專業(yè)。
 
學院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和冶金工程2個一級學科,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和材料加工工程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和冶金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1個材料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3個院士工作站。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為學校“雙一流”建設重點支撐學科、山西省優(yōu)勢學科攀升計劃建設學科。材料科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材料加工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材料學為山西省重點學科,材料物理與化學為山西省重點建設學科。擁有教育部新材料界面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山西省先進鎂基材料重點實驗室、山西省新能源材料及器件實驗室、山西省金屬材料腐蝕與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山西省能源材料檢測及分析測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太原鋼鐵集團-太原理工大學聯合共建山西省鋼鐵材料及冶金校企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中心。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40余人,其中專職教師111名,教授23名、副教授41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96名,占教師總數86%。擁有雙聘院士3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4人,山西省高校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3名,山西省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4名,山西省三晉英才青年拔尖骨干人才4名,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山西省教學名師2名,山西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青年學術帶頭人15名,教育部優(yōu)秀創(chuàng)新團隊1個,山西省優(yōu)秀創(chuàng)新團隊1個,已形成了一支人才薈萃、梯隊合理的教學、科研和產業(yè)開發(fā)教師梯隊。
 
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1700余名、碩士生400余名、博士生80余名,在站博士后11名,形成了學科交叉融合、相互滲透,博士后、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完整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
 
學院不斷強化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先后承擔國家“973”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項目以及省部級項目100多項,科研經費達3000萬元。近五年發(fā)表學術論文10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錄700余篇,ESI高被引論文10余篇。獲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省部級二等獎8項;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150余項。
 
學院重視對外合作與交流,先后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日本東京大學、英國萊斯特大學、美國田納西大學、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一流大學和研究院所以及山西陽泉煤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西潞安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太原鋼鐵集團公司、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山西立恒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華翔集團有限公司等一流國有、民營企業(yè)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回望過去,材料人奮力拼搏,鑄就了輝煌成績;翹首明天,材料學院砥礪前行,承載著新的希望。在“雙一流”建設和“十三五”的歷史征程上,材料學院全體師生將堅守使命,改革創(chuàng)新,凝心聚力,追求卓越,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昂揚的姿態(tài),更加開放的胸懷,更加扎實的工作,為助推學校創(chuàng)建高水平國際化創(chuàng)新型大學而不懈奮斗!
 
 
 
 
 
 
 
 
 
 
 
 
 
 
002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080500材料科學與工程 01納米材料及其界面行為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02新型碳材料的合成與表征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03材料的腐蝕機理與防護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04材料接合界面的固態(tài)離子學行為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05計算材料科學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07新型功能材料的結構與效應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08傳統(tǒng)結構材料的改性與優(yōu)化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09先進復合材料的制備與界面結構表征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10材料設計、表征與模擬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11納米材料與納米加工技術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12高強度輕質合金及其加工技術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13材料表面改性與防護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14現代材料加工與模具技術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15材料連接及其界面行為的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16納米材料的制備與表征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080600冶金工程 01純凈鋼及二次精煉技術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2冶金傳輸原理或823物理化學(冶金)
02非焦冶金與資源綜合利用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2冶金傳輸原理或823物理化學(冶金)
03冶金過程模擬與控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2冶金傳輸原理或823物理化學(冶金)
04冶金熔體基礎理論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2冶金傳輸原理或823物理化學(冶金)
05不銹鋼冶煉新工藝技術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2冶金傳輸原理或823物理化學(冶金)
06有色金屬冶金過程強化與節(jié)能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2冶金傳輸原理或823物理化學(冶金)
07非焦冶金與資源循環(huán)利用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2冶金傳輸原理或823物理化學(冶金)
08低溫冶金與分離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2冶金傳輸原理或823物理化學(冶金)
09鎂冶金與鎂合金凈化技術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2冶金傳輸原理或823物理化學(冶金)
085204材料工程 00不區(qū)分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參考080500材料科學與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4英語二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院代碼 學院名稱 校區(qū) 聯系人 聯系方式
2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迎西校區(qū) 王老師 0351-6010021

 
冶金工程專業(yè)
 
內容來源:本站   發(fā)布日期:2017-09-05 00:00:00  瀏覽量:788次  字號:[ 大 中 小] 
 
 
 
 
 
 
 
 
培養(yǎng)目標:本專業(yè)培養(yǎng)適應區(qū)域經濟建設及行業(yè)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研究型或應用型技術人才,要求學生掌握現代冶金工程相關基礎理論,具備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冶金及材料物理化學性能和塑性加工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善于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熟悉鋼鐵冶金與有色金屬冶金新技術、新工藝的發(fā)展趨勢,具有國際化視野、創(chuàng)新精神、自主學習意識和解決冶金生產中礦石處理準備、金屬提純冶煉、澆鑄軋制成型相關的理論、工藝和設備等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畢業(yè)5年后能夠在冶金工程相關的生產企業(yè)、科研院所從事冶金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工藝和設備設計、技術開發(fā)、生產管理、組織決策和培訓教育等方面工作,并擔任團隊負責人、技術骨干或中層管理人員。 
 
培養(yǎng)要求:本專業(yè)畢業(yè)學生應掌握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冶金專業(yè)知識,開發(fā)、選擇與使用恰當的科學方法、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和信息技術等工具,具有國際化視野、創(chuàng)新精神、自主學習意識和解決冶金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冶金物理化學、冶金傳輸原理、金屬學與熱處理、鋼鐵冶金原理、有色冶金原理、鋼鐵冶金學、有色冶金學、冶金實驗研究方法、冶金工廠設計基礎。 
 
主要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軍訓、安全教育、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專業(yè)實驗、課程設計、畢業(yè)設計、畢業(yè)設計(論文)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修業(yè)年限:四年。
 
材料科學與工程 [080500] 學術學位

專業(yè)信息

所屬院校:太原理工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新材料界面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5]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yè)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先進材料制備及加工
02高強度輕質合金
03薄膜材料及表面工程
04能源與環(huán)境材料
05材料設計及表征
06光電材料及器件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方向01: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
方向02: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
方向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
方向04: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
方向05: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
方向06: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
備  注: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yè)
 
內容來源:本站   發(fā)布日期:2017-09-05 00:00:00  瀏覽量:1283次  字號:[ 大 中 小] 
 
 
  
 
 
培養(yǎng)目標:本專業(yè)培養(yǎng)適應區(qū)域經濟建設及行業(yè)和社會發(fā)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具有機械科學、材料科學、自動化和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能夠在材料加工理論、材料成型過程自動控制、成型工藝過程設計及先進材料工程領域內使用現代工具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開發(fā)、設計制造、決策管理,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自主學習意識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應用型專業(yè)技術人才。 
 
本專業(yè)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及原理、材料科學及各類熱加工工藝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各類熱加工工藝的技術及設備的設計方法,接受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各類熱加工工藝及設備設計、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培養(yǎng)要求:培養(yǎng)的學生具有較廣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及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本專業(yè)領域內的鑄造成型、塑性成形、材料連接、模具設計與制造等工程必需的專業(yè)知識及熟練解決復雜工程問題和創(chuàng)新意識和終身學習能力,并通過實踐教學完成現代機械或材料工程師的基本訓練。本專業(yè)設有三個專業(yè)方向,分別是鑄造技術與工程方向、塑性成形技術與工程方向、焊接技術與工程方向。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基礎、材料科學基礎、材料成型基礎、材料力學性能、材料現代測試方法、材料自動化基礎、材料成型工藝及設備以及專業(yè)模塊課程。 
 
主要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軍訓、工程訓練實習、機械零件課程設計、專業(yè)課程設計、計算機應用及上機實踐、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文獻檢索與利用實踐、職業(yè)素質拓展、專業(yè)綜合實驗、生產實習、畢業(yè)實習、畢業(yè)設計(論文)、社會實踐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修業(yè)年限:四年。 
 
 
 
 
Navigation
 
本科生教育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成績查詢
 
  
 
 
 
 版權所有: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
雙聘院士  
都有為  黃 維  王一德  趙連成  
 教授  
鄭強  王曉敏(女)  喬珺威  程偉麗  梁偉  
賈虎生  吳玉程  王文先  池成忠  許春香(女)  
韓培德  胡蘭青(女)  曹曉卿(女)  王社斌  張紅霞(女)  
高峰  鄧坤坤  姚曉紅(女)  王紅霞(女)  郭臻  
王永禎  陳少平(女)  侯利鋒(女)  晏泓(女)  韓麗娜(女)  
邊麗萍(女)  李天保  杜華云  牛曉峰  
 副教授  
陳 超  陳柳青(女)  崔澤琴(女)  丁敏  郭春麗(女)  
郭清萍(女)  郭睿劼(女)  韓富銀  侯文娟(女)  侯趙平  
胡利方  賈蘭(女)  解小玲(女)  蘭愛東  李慧(女)  
李克偉  李偉  李秀杰(女)  李玉平(女)  梁建  
林飛  林鵬  林萬明  劉海云  聶凱波  
牛寶龍  潘少鵬  王利飛  王 勇  衛(wèi)愛麗(女)  
軒海成  閆志峰  游志勇  余春燕(女)  郁軍(女)  
張長江  張懷平  張金玲(女)  張瑞珍(女)  張紹遠  
張樹志  朱晶心(女)  
 
學院名稱 專業(yè)名稱 政治 外國 業(yè)務 業(yè)務 總分 調劑備注
理論 課1 課2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40 40 60 60 295  

專業(yè) 研究方向 專業(yè)研究方向備注 考試科目
080500材料科學與工程 01納米材料及其界面行為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02新型碳材料的合成與表征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03材料的腐蝕機理與防護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04材料接合界面的固態(tài)離子學行為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05計算材料科學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07新型功能材料的結構與效應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08傳統(tǒng)結構材料的改性與優(yōu)化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09先進復合材料的制備與界面結構表征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10材料設計、表征與模擬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11納米材料與納米加工技術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12高強度輕質合金及其加工技術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13材料表面改性與防護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14現代材料加工與模具技術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15材料連接及其界面行為的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16納米材料的制備與表征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或820物理化學C或821固體物理A

材料科學與工程 [080500] 學術學位

專業(yè)信息

所屬院校:太原理工大學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新材料界面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新型碳材料研究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5]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yè)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先進材料制備及加工(02)高強度輕質合金
(03)薄膜材料及表面工程
(04)能源及環(huán)境材料
(05)光電材料及器件
(06)高分子材料
(07)金剛石及相關碳材料
招生人數: 150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19)材料科學基礎(含金屬、高分子、無機)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20)物理化學C
備  注: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教育工作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自1978年開始招收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yè)碩士研究生,1986年正式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后調整為材料加工工程碩士點,1998年材料加工工程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以來,學院又相繼增加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一級學科碩士點,冶金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及材料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點;2008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榮獲山西省首屆研究生教育優(yōu)秀導師團隊;2010年與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成立了山西省鋼鐵材料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中心。
    隨著學位點建設的不斷完善,學院的研究生教育蓬勃發(fā)展。目前,學院共有進站博士后11人,在校博士生60人,碩士生320人,各類專業(yè)學位研究生45人。已累計培養(yǎng)博士生68人,碩士生550人,就業(yè)率達到100%。
    學院有研究生指導教師67人,其中博導17人。導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61人,占到導師人數的91%;出國訪問與交流的有20余人。同時積極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兼職導師,形成了一支知識和年齡結構合理、團結協(xié)作、學術思想活躍的導師隊伍,為學院研究生的培養(yǎng)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院研究生教育始終堅持質量第一,面向國家和全省經濟建設和學科發(fā)展的需要,在加強管理的同時,積極開展學術創(chuàng)新活動,促進了研究生的全面發(fā)展。近五年來,我院畢業(yè)博士研究生累計在學科核心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300余篇,人均6篇,其中被EI、SCI收錄140余篇;碩士研究生在相關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300余篇,位于全校各學院前列;有6人獲得富士康獎學金;共有7人獲得山西省優(yōu)秀碩士論文,2人獲得山西省優(yōu)秀博士論文,1人獲2007年全國百篇博士優(yōu)秀論文提名,充分展示了學院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和水平,促進了學院研究生教育工作健康、快速發(fā)展。
 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的各位同學,2020年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錄取名單終于公布了,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是一個不錯的專業(yè),希望各位今年的考研分數線能過2020年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錄取分數線,下面是2020年太原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公布的2020年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錄取分數線和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擬錄取名單。 
 
2020年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錄取分數線(或稱考研分數線)和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研究生錄取分數線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進入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復試的基本要求線,后者是2020年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錄取分數線,包含了初試復試的綜合成績。本文是2020年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錄取分數線,內容來自太原理工大學研究生院相關網站,如有出入請以太原理工大學官方網站公布的2020年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錄取分數線為準。
 
以下是2020年太原理工大學的研究生錄取名單,成績從高到底,供準備報考該專業(yè)研究生的同學參考:
2020年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錄取分數線
專業(yè)名稱 政治理論 外國語 業(yè)務課1 業(yè)務課2 總分
材料科學與工程 40 40 60 60 275

學院名稱 專業(yè)名稱 政治 外國 業(yè)務 業(yè)務 總分 調劑備注
理論 課1 課2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40 40 60 60 295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冶金工程 34 34 51 51 265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工程 40 40 60 60 295  

 
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
 
內容來源:本站   發(fā)布日期:2017-09-05 00:00:00  瀏覽量:806次  字號:[ 大 中 小] 
 
 
  
 
 
培養(yǎng)目標:本專業(yè)培養(yǎng)適應經濟、社會和科技發(fā)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具備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基礎知識、專業(yè)知識和基本技能,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國際視野,能在生產企業(yè)、高等學校或科研院所從事金屬材料的研究、成分-工藝及設備設計、組織和性能檢驗、生產制造、技術開發(fā)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復合型人才。畢業(yè)5年后,學生能夠成為企業(yè)的技術骨干、中層管理干部或具備從事金屬材料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能力。 
 
培養(yǎng)要求:本專業(yè)學生主要學習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理論和相關知識,理解金屬材料的成分、組織結構、生產工藝與性能或服役行為之間關系的基本規(guī)律,接受材料制備、性能分析與測試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金屬材料設計、制備與工藝控制的基本方法,具有開展金屬材料設計和組織生產、性能優(yōu)化、新材料開發(fā)等知識和能力。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材料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工程基礎、材料性能學、金屬材料學、熱處理原理與工藝、金屬腐蝕與防護、熱處理設備與儀表、材料現代分析方法、計算機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及工程經濟與管理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軍訓、金工實習、生產實習、畢業(yè)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計算機應用及上機實踐、畢業(yè)設計(論文)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修業(yè)年限:四年。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yè)
 
內容來源:本站   發(fā)布日期:2017-09-05 00:00:00  瀏覽量:832次  字號:[ 大 中 小] 
 
 
  
 
培養(yǎng)目標:本專業(yè)培養(yǎng)具備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方面的專業(yè)知識,能在高分子材料的設計、合成、改性和成型加工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fā)、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專業(yè)技術人才。畢業(yè)5年后,能夠在考慮非技術因素的前提下,成為團隊負責人或所在企業(yè)的技術或管理骨干,發(fā)展突出的畢業(yè)生能進入企業(yè)中層技術管理崗位。
 
培養(yǎng)要求:要求畢業(yè)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設計、合成、改性方法,掌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藝和成型模具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組成、結構和性能關系,具有對高分子材料進行改性及加工工藝研究、設計和分析測試的能力,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主要課程: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塑料成型模具、塑料加工助劑、塑料/橡膠成型工藝學、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聚合物近代儀器分析、塑料/橡膠加工設備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軍訓、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yè)實習、專業(yè)實驗、計算機應用與上機實踐、課程設計、畢業(yè)設計(論文)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修業(yè)年限:四年。

基本信息

專業(yè)名稱: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yè)代碼:077300     門類/類別:理學     學科/類別: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yè)介紹

沈陽大學為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是以材料學、化學、物理學為基礎,系統(tǒng)學習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并將其應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備、結構、性能、應用等方面研究的學科。重點研究材料組成、結構、工藝、性質和使用性能之間關系,以及各種材料制備和控制等應用技術,為材料設計、制造、工藝優(yōu)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學依據。研究范圍包括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
本學科現有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8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遼寧省人才工程百人層次3人,千層次人選3人,遼寧省高校人才支持計劃3人,遼寧省高校杰出青年學者3人,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2人,遼寧省優(yōu)秀教師3人。經過十余年的建設,該學科已經形成各具特色、隊伍穩(wěn)定,涵蓋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學等二級學科的研究方向??烧惺詹牧峡茖W與工程一級學科工學與理學研究生。
近年來,該學科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省市科技計劃等一大批國家、省、市各層次科研課題102項;獲得多項有重要價值的科研成果,申請發(fā)明專利65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高水平論文332篇,發(fā)表論文被SCI、 EI檢索收錄16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17部;研究與開發(fā)經費2294余萬元。

專業(yè)點分布

沈陽大學 江蘇大學 齊魯工業(yè)大學

專業(yè)院校排名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參評89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72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3 清華大學 A+
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A+
3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A+
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A
5 10213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A
7 10335 浙江大學 A
8 10699 西北工業(yè)大學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學 A-
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學 A-
11 10056 天津大學 A-
12 10145 東北大學 A-
13 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A-
14 10533 中南大學 A-
15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A-
16 10610 四川大學 A-
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A-
18 10005 北京工業(yè)大學 B+
19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B+
20 10183 吉林大學 B+
21 10216 燕山大學 B+
22 10246 復旦大學 B+
23 10247 同濟大學 B+
24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B+
25 10255 東華大學 B+
26 10280 上海大學 B+
27 10284 南京大學 B+
28 10285 蘇州大學 B+
29 10291 南京工業(yè)大學 B+
30 10422 山東大學 B+
31 10459 鄭州大學 B+
32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33 10611 重慶大學 B+
34 90002 國防科技大學 B+
35 10055 南開大學 B
36 10080 河北工業(yè)大學 B
37 10217 哈爾濱工程大學 B
38 10286 東南大學 B
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學 B
41 10299 江蘇大學 B
42 10359 合肥工業(yè)大學 B
43 10384 廈門大學 B
44 10488 武漢科技大學 B
45 10530 湘潭大學 B
46 10532 湖南大學 B
47 10558 中山大學 B
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B
49 10614 電子科技大學 B
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學 B
5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學 B
52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B
53 10058 天津工業(yè)大學 B-
54 10060 天津理工大學 B-
55 10110 中北大學 B-
56 10112 太原理工大學 B-
57 10142 沈陽工業(yè)大學 B-
58 10289 江蘇科技大學 B-
59 10403 南昌大學 B-
60 10426 青島科技大學 B-
61 10427 濟南大學 B-
62 10464 河南科技大學 B-
63 10486 武漢大學 B-
64 10491 中國地質大學 B-
65 10708 陜西科技大學 B-
66 10731 蘭州理工大學 B-
67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B-
68 11845 廣東工業(yè)大學 B-
69 10109 太原科技大學 C+
70 10150 大連交通大學 C+
71 10186 長春理工大學 C+
72 10190 長春工業(yè)大學 C+
73 10214 哈爾濱理工大學 C+
74 10337 浙江工業(yè)大學 C+
75 10360 安徽工業(yè)大學 C+
76 10385 華僑大學 C+
77 10386 福州大學 C+
78 10408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 C+
79 10490 武漢工程大學 C+
80 10512 湖北大學 C+
81 10619 西南科技大學 C+
82 10657 貴州大學 C+
83 10701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C+
84 10702 西安工業(yè)大學 C+
85 10730 蘭州大學 C+
86 11065 青島大學 C+
8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C
88 10079 華北電力大學 C
89 10128 內蒙古工業(yè)大學 C
90 10222 佳木斯大學 C
91 10290 中國礦業(yè)大學 C
92 10292 常州大學 C
93 10294 河海大學 C
94 10295 江南大學 C
95 10338 浙江理工大學 C
96 10356 中國計量大學 C
97 10357 安徽大學 C
98 10406 南昌航空大學 C
99 10423 中國海洋大學 C
100 10589 海南大學 C
101 10590 深圳大學 C
102 10595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C
103 10596 桂林理工大學 C
104 10615 西南石油大學 C
105 10015 北京印刷學院 C-
106 10081 華北理工大學 C-
107 10144 沈陽理工大學 C-
108 10146 遼寧科技大學 C-
109 10149 沈陽化工大學 C-
110 10153 沈陽建筑大學 C-
111 10407 江西理工大學 C-
112 10424 山東科技大學 C-
113 10460 河南理工大學 C-
114 10500 湖北工業(yè)大學 C-
115 10559 暨南大學 C-
116 10593 廣西大學 C-
117 10710 長安大學 C-
118 10856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C-
119 10878 安徽建筑大學 C-
120 11035 沈陽大學 C-
121 11660 重慶理工大學 C-
122 90038 海軍工程大學 C-

基本信息

專業(yè)名稱: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yè)代碼:080500     門類/類別:工學     學科/類別: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yè)介紹

合肥學院為例
利用德國合作優(yōu)勢,結合區(qū)域經濟發(fā)展需求,從企業(yè)和行業(yè)實踐中提煉共性問題,進行應用基礎和應用研究;緊盯戰(zhàn)略性新型產業(yè)發(fā)展中出現的前沿問題,強調多學科交叉融合,解決復雜工程問題。培養(yǎng)適應區(qū)域經濟建設與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需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yǎng)、國際化視野、批判性思維、扎實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基本理論基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與終身學習及學科交叉融合能力,掌握本學科必備的專業(yè)技能與研究方法,能夠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產品研發(fā)、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人才。
本學科現有專任教師22人,其中教授10人(碩導7人),全國優(yōu)秀教師1人,安徽省教學名師2人,15名教師前往德國訪學,與德國羅斯托克大學、雅德大學及英、美等國高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近年承擔橫、縱向項目共4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1項。在J. Power Source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hem. Eng. J.等期刊上發(fā)表文章350余篇,授權發(fā)明專利20余項,安徽省科學技術獎3項,安徽青年科技獎1人,學生獲國家級競賽獎項12人次。實驗室面積11 000 m2,擁有先進的分析測試中心,儀器總值4650萬,建有中科院過程所張鎖江院士領銜“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暨合肥學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平臺。
根據《中國制造2025》路線圖、安徽省戰(zhàn)略性新型產業(yè)政策與合肥市重點發(fā)展產業(yè)規(guī)劃,新材料與新能源將是重點發(fā)展領域,國家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需要大量高層次專門人才。目前,本學科在膜材料、減摩耐磨材料、電池材料與阻燃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和新能源領域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選擇三個特色方向:“化工新材料”“材料學”和“功能高分子材料”?;ば虏牧戏较蛏婕?ldquo;膜材料與膜過程”與“化學傳感材料與器件”;材料學方向涉及“新能源材料”與“減摩耐磨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方向涉及阻燃高分子材料及功能高分子的合成與改性。

專業(yè)點分布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北京化工研究院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陸軍裝甲兵學院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北京化工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工業(yè)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 北京服裝學院 北京印刷學院 北京科技大學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天津城建大學 天津理工大學 天津工業(yè)大學 中國民航大學 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 河北工業(yè)大學 華北理工大學 河北科技大學 中北大學 太原科技大學 內蒙古工業(yè)大學 內蒙古大學 沈陽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沈陽工業(yè)大學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遼寧科技大學 大連交通大學 沈陽化工大學 大連工業(yè)大學 吉林建筑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 齊齊哈爾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江蘇科技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淮海工學院 中國計量大學 浙江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工業(yè)大學 溫州大學 合肥學院 淮北師范大學 安徽工業(yè)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安徽工程大學 華僑大學 福建工程學院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 江西理工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煙臺大學 濟南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青島理工大學 山東大學 齊魯工業(yè)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 洛陽船舶材料研究所 河南理工大學 河南師范大學 海軍工程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紡織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 湖南科技大學 湖南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湘潭大學 廣東工業(yè)大學 中山大學 深圳大學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桂林理工大學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重慶交通大學 重慶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貴州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新疆大學

專業(yè)院校排名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參評89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72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3 清華大學 A+
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A+
3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A+
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A
5 10213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A
7 10335 浙江大學 A
8 10699 西北工業(yè)大學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學 A-
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學 A-
11 10056 天津大學 A-
12 10145 東北大學 A-
13 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A-
14 10533 中南大學 A-
15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A-
16 10610 四川大學 A-
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A-
18 10005 北京工業(yè)大學 B+
19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B+
20 10183 吉林大學 B+
21 10216 燕山大學 B+
22 10246 復旦大學 B+
23 10247 同濟大學 B+
24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B+
25 10255 東華大學 B+
26 10280 上海大學 B+
27 10284 南京大學 B+
28 10285 蘇州大學 B+
29 10291 南京工業(yè)大學 B+
30 10422 山東大學 B+
31 10459 鄭州大學 B+
32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33 10611 重慶大學 B+
34 90002 國防科技大學 B+
35 10055 南開大學 B
36 10080 河北工業(yè)大學 B
37 10217 哈爾濱工程大學 B
38 10286 東南大學 B
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學 B
41 10299 江蘇大學 B
42 10359 合肥工業(yè)大學 B
43 10384 廈門大學 B
44 10488 武漢科技大學 B
45 10530 湘潭大學 B
46 10532 湖南大學 B
47 10558 中山大學 B
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B
49 10614 電子科技大學 B
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學 B
5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學 B
52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B
53 10058 天津工業(yè)大學 B-
54 10060 天津理工大學 B-
55 10110 中北大學 B-
56 10112 太原理工大學 B-
57 10142 沈陽工業(yè)大學 B-
58 10289 江蘇科技大學 B-
59 10403 南昌大學 B-
60 10426 青島科技大學 B-
61 10427 濟南大學 B-
62 10464 河南科技大學 B-
63 10486 武漢大學 B-
64 10491 中國地質大學 B-
65 10708 陜西科技大學 B-
66 10731 蘭州理工大學 B-
67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B-
68 11845 廣東工業(yè)大學 B-
69 10109 太原科技大學 C+
70 10150 大連交通大學 C+
71 10186 長春理工大學 C+
72 10190 長春工業(yè)大學 C+
73 10214 哈爾濱理工大學 C+
74 10337 浙江工業(yè)大學 C+
75 10360 安徽工業(yè)大學 C+
76 10385 華僑大學 C+
77 10386 福州大學 C+
78 10408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 C+
79 10490 武漢工程大學 C+
80 10512 湖北大學 C+
81 10619 西南科技大學 C+
82 10657 貴州大學 C+
83 10701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C+
84 10702 西安工業(yè)大學 C+
85 10730 蘭州大學 C+
86 11065 青島大學 C+
8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C
88 10079 華北電力大學 C
89 10128 內蒙古工業(yè)大學 C
90 10222 佳木斯大學 C
91 10290 中國礦業(yè)大學 C
92 10292 常州大學 C
93 10294 河海大學 C
94 10295 江南大學 C
95 10338 浙江理工大學 C
96 10356 中國計量大學 C
97 10357 安徽大學 C
98 10406 南昌航空大學 C
99 10423 中國海洋大學 C
100 10589 海南大學 C
101 10590 深圳大學 C
102 10595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C
103 10596 桂林理工大學 C
104 10615 西南石油大學 C
105 10015 北京印刷學院 C-
106 10081 華北理工大學 C-
107 10144 沈陽理工大學 C-
108 10146 遼寧科技大學 C-
109 10149 沈陽化工大學 C-
110 10153 沈陽建筑大學 C-
111 10407 江西理工大學 C-
112 10424 山東科技大學 C-
113 10460 河南理工大學 C-
114 10500 湖北工業(yè)大學 C-
115 10559 暨南大學 C-
116 10593 廣西大學 C-
117 10710 長安大學 C-
118 10856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C-
119 10878 安徽建筑大學 C-
120 11035 沈陽大學 C-
121 11660 重慶理工大學 C-
122 90038 海軍工程大學 C-

0773J1光電信息材料

基本信息

專業(yè)名稱:光電信息材料     專業(yè)代碼:0773J1     門類/類別:理學     學科/類別: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yè)介紹

齊魯工業(yè)大學為例
2016理學院
專業(yè)名稱 0773J1 光電信息材料
研究方向 (01)激光物理技術與非線性光學(02)激光功能材料的應用(03)半導體材料的合成與應用(04)分子反應動力學
初試考試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601)數學基礎(921)光學(922)普通物理(電磁學、光學)

專業(yè)院校排名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參評89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72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3 清華大學 A+
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A+
3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A+
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A
5 10213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A
7 10335 浙江大學 A
8 10699 西北工業(yè)大學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學 A-
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學 A-
11 10056 天津大學 A-
12 10145 東北大學 A-
13 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A-
14 10533 中南大學 A-
15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A-
16 10610 四川大學 A-
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A-
18 10005 北京工業(yè)大學 B+
19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B+
20 10183 吉林大學 B+
21 10216 燕山大學 B+
22 10246 復旦大學 B+
23 10247 同濟大學 B+
24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B+
25 10255 東華大學 B+
26 10280 上海大學 B+
27 10284 南京大學 B+
28 10285 蘇州大學 B+
29 10291 南京工業(yè)大學 B+
30 10422 山東大學 B+
31 10459 鄭州大學 B+
32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33 10611 重慶大學 B+
34 90002 國防科技大學 B+
35 10055 南開大學 B
36 10080 河北工業(yè)大學 B
37 10217 哈爾濱工程大學 B
38 10286 東南大學 B
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學 B
41 10299 江蘇大學 B
42 10359 合肥工業(yè)大學 B
43 10384 廈門大學 B
44 10488 武漢科技大學 B
45 10530 湘潭大學 B
46 10532 湖南大學 B
47 10558 中山大學 B
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B
49 10614 電子科技大學 B
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學 B
5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學 B
52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B
53 10058 天津工業(yè)大學 B-
54 10060 天津理工大學 B-
55 10110 中北大學 B-
56 10112 太原理工大學 B-
57 10142 沈陽工業(yè)大學 B-
58 10289 江蘇科技大學 B-
59 10403 南昌大學 B-
60 10426 青島科技大學 B-
61 10427 濟南大學 B-
62 10464 河南科技大學 B-
63 10486 武漢大學 B-
64 10491 中國地質大學 B-
65 10708 陜西科技大學 B-
66 10731 蘭州理工大學 B-
67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B-
68 11845 廣東工業(yè)大學 B-
69 10109 太原科技大學 C+
70 10150 大連交通大學 C+
71 10186 長春理工大學 C+
72 10190 長春工業(yè)大學 C+
73 10214 哈爾濱理工大學 C+
74 10337 浙江工業(yè)大學 C+
75 10360 安徽工業(yè)大學 C+
76 10385 華僑大學 C+
77 10386 福州大學 C+
78 10408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 C+
79 10490 武漢工程大學 C+
80 10512 湖北大學 C+
81 10619 西南科技大學 C+
82 10657 貴州大學 C+
83 10701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C+
84 10702 西安工業(yè)大學 C+
85 10730 蘭州大學 C+
86 11065 青島大學 C+
8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C
88 10079 華北電力大學 C
89 10128 內蒙古工業(yè)大學 C
90 10222 佳木斯大學 C
91 10290 中國礦業(yè)大學 C
92 10292 常州大學 C
93 10294 河海大學 C
94 10295 江南大學 C
95 10338 浙江理工大學 C
96 10356 中國計量大學 C
97 10357 安徽大學 C
98 10406 南昌航空大學 C
99 10423 中國海洋大學 C
100 10589 海南大學 C
101 10590 深圳大學 C
102 10595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C
103 10596 桂林理工大學 C
104 10615 西南石油大學 C
105 10015 北京印刷學院 C-
106 10081 華北理工大學 C-
107 10144 沈陽理工大學 C-
108 10146 遼寧科技大學 C-
109 10149 沈陽化工大學 C-
110 10153 沈陽建筑大學 C-
111 10407 江西理工大學 C-
112 10424 山東科技大學 C-
113 10460 河南理工大學 C-
114 10500 湖北工業(yè)大學 C-
115 10559 暨南大學 C-
116 10593 廣西大學 C-
117 10710 長安大學 C-
118 10856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C-
119 10878 安徽建筑大學 C-
120 11035 沈陽大學 C-
121 11660 重慶理工大學 C-
122 90038 海軍工程大學 C-

系所代碼 系所名稱 學位類別 專業(yè)代碼 專業(yè)名稱 方向碼 研究方向 考試科目 備注
050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含塑性研究院) 招生規(guī)模177(學術型120、專業(yè)學位57),擬接收推免生115(以最終確認錄取人數為準)
050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含塑性研究院) 學術型 080500 材料科學與工程 01 材料物理與化學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礎或827材料科學基礎或837高分子化學與高分子物理 理工科各專業(yè)均可以報考。
050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含塑性研究院) 學術型 080500 材料科學與工程 02 材料學
050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含塑性研究院) 學術型 080500 材料科學與工程 03 材料加工工程
050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含塑性研究院) 學術型 080500 材料科學與工程 04 材料加工工程(塑性成形)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04材料力學或826材料加工基礎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050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含塑性研究院) 專業(yè)學位 085204 材料工程 01 不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礎或827材料科學基礎
050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含塑性研究院) 專業(yè)學位 085204 材料工程 02 塑性成形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礎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參考上海交通大學

考試科目
080500 材料科學與工程
01腐蝕與防護
02高性能金屬材料及其在新能中的應用
03石油新型合金
04功能及特種高分子材料
05 材料失效分析與安全評價
06新能源材料
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60 材料科學基礎或862 物理化學(工)或861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I.同等學力加試科目:熱處理原理與工藝、材料的腐蝕與防護。